--预报能力稳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比“十一五”期间提高5%。
--气象监测水平显著提升。建立配置适当,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满足气象业务服务发展需求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和城市交通运行保障监测系统;建立先进的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的新型通信网络系统。
--专业化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专业气象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的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建立生态、旅游、健康等专业气象服务平台,为智慧、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建设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支撑。
--灾害应急联动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构建较为完整的气象灾害早期预警联动服务体系,开展涵盖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服务的公共安全气象保障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气象监测体系
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本区气象观测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区域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影响了气象要素的代表性、准确性。气象观测项目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多样性、专业化、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因此,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包括地面、应急(机动)气象观测以及卫星遥感信息应用在内的,观测内容较齐全、密度适宜、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的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重点提高针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交通系统、生态灾害等的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具体包括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雷达气象观测、雷电监测、城市气候观测、生态观测等内容。
(二)构建功能完善的灾害应急联动保障体系
利用现代业务技术建设气象灾害早期预警联动服务系统。建立面向全区的多灾种早期预警延伸平台,为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连续滚动、灵活迅速、个性化、数字化、可视化及动态跟踪的全程服务,为本区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气象灾害防御保障。
建设和运用高效、可靠、安全的气象通信网络系统,满足观测资料的实时收集、信息交换、模式运算、产品分发、天气预报电视会商、气象信息共享等系统高速连接的需要,开展联防联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相关灾害造成的损失。
依托区联动中心平台,嵌入气象服务体系。本着分类管理、分工负责、整合资源、统一平台、规范发布的原则,整合各类有效的信息发布资源,建成本区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针对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影响对象,以及不同部门对各类灾种的响应能力,采取不同时效、不同范围的联动措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
(三)提升精细化的特色专业气象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