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五”科技发展布局
根据“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空间发展战略要求,立足产业发展布局和科技资源分布现状,以建设国家高新区和孵化器、加速器为抓手,按照产业功能区块模式,我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一核心、五板块、多网点”的创新基地建设。
(一)一个核心--紫竹园区
依托园区灵活的管理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技资源、国家战略和国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等优势,加快完善紫竹园区的功能配套,进一步优化园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加快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加快推进紫竹二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引进项目的落地步伐,进一步聚集国内外高能级研发机构和智力密集型企业;加强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联动,深化推进“三区联动”,加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力度,加快推进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切实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提高紫竹园区对周边、全区、全市及长三角的辐射能力。“十二五”期间,将紫竹园区建成面向国际、服务上海和长三角的技术创新源、产业孵化器,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到2020年建成有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二)五个板块
1、“大紫竹”板块。以紫竹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颛桥、吴泾、江川、梅陇与紫竹园区的协同发展、错位发展。重点聚焦太阳能、风能、核电、半导体照明等新能源技术领域,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飞机材料等民用航空技术领域,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数字媒体设计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生物疫苗、生物制剂、生物和化学新药等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绿色化工技术领域。“十二五”期间将“大紫竹”地区初步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完善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城市化最佳实践区。到2020年,将“大紫竹”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功能区。
2、浦江板块。包括漕河泾开发区浦江科技园区和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重点聚焦光伏电池、大容量储能等新能源技术领域,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讯、软件和数字内容设计等电子信息技术,北斗卫星导航、航天民用材料等航天技术领域,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十二五”期间,在漕河泾开发区浦江科技园区已经纳入张江高新区的基础上,逐步将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纳入张江高新区范畴。
3、莘庄工业区板块。着力推进园区的二次开发和生态园区示范建设,并纳入张江高新区范围。重点聚焦航天技术领域,新型平板显示、新型电视、第三代移动通讯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输配电设备、智能电网、机电设备等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精细化工材料、改性塑料、工程塑料等新材料技术领域。
4、江川板块。包括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机电工业基地及马桥镇工业基地。重点聚焦发电成套装备、核电配件、轨道交通车辆和控制系统、机电设备等重大装备技术领域,生物制剂、化学药等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5、虹桥商务区板块。发挥区域高端、品味等城市能级优势,重点建设一批低碳技术、信息技术示范项目。重点聚集一批投资机构、科技中介等科技服务机构。重点聚焦以物联网为特征的电子商务、电子贸易等商业模式创新。
(三)多网点
大力推进孵化器、加速器建设。进一步完善莘闵科技园、漕开发双创园、863软件孵化器基地、紫竹大学生创业中心、沧源科技园等国家和市级孵化器功能。“十二五”期间,结合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半导体照明、数字内容设计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再建成5个市级或国家级孵化器。
五、“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培育引进并重,加快发展创新主体
1、继续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工程。根据产业定位,有目标地引进优质科技企业,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培育区级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市级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10家和25家;鼓励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壮大,新增上市企业10家,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在全市领先,形成“闵行板块”,提升我区新兴产业竞争力,扩大我区发展新兴产业的影响力。
2、加大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鼓励企业申报国家、上海市和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各类研发机构入驻本区,选择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吸引更多的国家级和市级研究院所、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企业的研发总部落户;引导外商生产性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继续引进聚集与区内优势产业关联密切的全球500强和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十二五”期末,区域内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总量达100家。
3、着力推进科技创业服务链建设。推进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和创业载体建设,引导园区、街镇和社会力量,结合推进楼宇经济和分散工业点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新建或老厂房改造,建设一批孵化器和加速器。着力提升科技创业孵化功能,支持“创业苗圃”建设,拓展预孵化功能。支持“加速器”建设,服务企业加速成长。着力建设一批专业性孵化器,重点围绕培育智能电网、物联网、LED照明、创意产业、卫星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专业管理团队,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以创新集群方式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优质创业项目,承接高校、研发机构的技术溢出,重点支持一批吻合全球技术发展动向、符合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创业项目,吸引一批海内外优秀创业团队。实施科技创业促进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或更长一个时期,区内市级以上孵化器总量超过10家;新增孵化器场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吸引10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和1000多名创业骨干人员;培育500多个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毕业10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成熟企业,培育出一批规模超10亿元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