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人口发展“十二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


  --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策略。通过制度创新,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智力型、投资型、国际型等人才),吸纳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高资格的高层次人才;创造和提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岗位,做到筑巢引凤;加强鼓励人才的柔性流动措施,加快改变目前高技能人才匮乏和技能等级的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开发利用闵行区人力资源存量,逐步增强高科技管理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实施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策略。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促进就业为先导,加快构建以装备制造、电子技术、医药化工等为重点的职业能力建设机制;积极整合全区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形成完整规范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之逐步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同步贯彻外来和本地劳动力“先培训、再就业”的政策,培训合格后领取《就业登记证》进入劳动力市场。

  4、探索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分区计划”,推动人口的科学均衡再分布

  推进实施闵行区“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空间发展战略,积极完善有利于人口科学均衡再分布的产业布局,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同时,促进人口在区域内部的合理分布。借鉴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人口的科学均衡再分布。

  --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控制新虹(原龙柏)、古美、莘庄、七宝、梅陇、虹桥等集中城市化地区人口的过度机械增长;加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着力改善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有效稳定莘庄工业区以及江川、颛桥、华漕等位于闵行区“十二五”城市联动发展轴(以轨道交通5号线及其北延伸段)沿线地区的人口密度;依托区域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及紫竹高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人才集聚,同时,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步伐,使浦江、吴泾、马桥等位于闵行区“十二五”黄浦江沿岸发展带两侧的南部边缘地区逐步成为支撑闵行区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适度限制浦江镇和马桥镇等区域内的生态林业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人口发展,鼓励和引导该类区域中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向其他地区转移。

  --加大住房政策引导,优化人口空间布局。依据人口功能分区,探索建立土地供给的分类管理机制,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的面积、结构和方向,在人口密度很高和人均建设用地较少的地区,应尽量减少居住用地供给;在北部中心城区,在房地产开发的面积中适当增加商住楼的开发比例。

  --完善土地利用机制,推动人口合理再分布。探索完善“批项目、核土地”的土地准入机制。建立工业用地评估机制,将用地标准与产业政策、税收贡献、创造就业及环境标准等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严把项目准入关;建立土地效益评估机制,逐步淘汰占地多、效益差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土地调整给用地省、效益好的项目;建立土地使用监督机制,及时跟踪土地使用情况。

  5、不断推进“人口变动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划”,构建居民需求导向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实施“人口变动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划”,进一步发挥人口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需求导向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增加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人才总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社会事业类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的机制。坚持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的原则,在安排财政支出时优先安排社会事业类支出;按照相关政策和文件规定的精神,确定教育、卫生、人口计生事业等社会事业类支出的增长比例。

  --构建人口与社会事业设施配置的协调机制。根据城市化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制定城市开发规划(包括土地开发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前,应积极对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为社会事业设施留足空间;区域人口发展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及时调整公共服务类社会资源的规划和空间布局,促进供需平衡;成立公建配套设施实施验收协调委员会,加强公建配套设施实施验收环境的统筹协调,确保公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落实。

  --构建区域旅游人口、过境人口及商务人口的公共服务配套机制。积极研究世博后效应的人口影响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同城效应,密切关注虹桥枢纽建设和闵行区域的发展新动向,适时聚焦通勤人口和白昼人口,为区域旅游人口、过境人口及商务人口配套相应的公共设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