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对符合
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对需要补正的行政复议申请,要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经补正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对无法确定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先行受理。建立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在受理环节的协调配合机制,对信访机构引导或转送的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积极受理;对向行政复议机构反映信访事项和信访处理的问题,要告知当事人依照
信访条例的规定申请或转送信访机构办理。
4.加大对不予受理决定的监督。对于下级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理由不成立的,督促其受理或责令限期受理或直接受理。各地方要通过备案审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对下级立案受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二)行政复议审理。
1.规范行政复议答复工作。被申请人要切实简化提交行政复议答复书的内部审批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时限进行答复,逾期未答复的要依法承担相应责任。被申请人要提高行政复议答复质量,在证明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合理的同时,针对申请人的特定诉求作出解释、说明。被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并按照目录顺序装订成册。
2.规范行政复议调查取证工作。对经书面审查发现案件存在事实不清、证据材料相互矛盾、双方争议较大以及其他需要调查取证情形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实地调查核实证据。调查取证时,行政复议人员不得少于2名,重大、复杂或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人员参与调查。
3.规范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的适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可以采取书面审理方式。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对重大复杂的案件,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行政复议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审理。
4.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和解、调解工作。要以有效化解矛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行政复议案件和解、调解的力度。和解、调解工作要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开展,不得以和解、调解方式规避法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复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