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拟规划项目
后“十二五”拟新增项目共计约11项,初步规划为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储备项目,将来视情况再作适当调整和增减,此外区科技园区办还将积极争取更多的资源,来维系科技园区事业做大做强。
六、规划实施对策
(一)注重规划引导,切实保证园区发展空间
合理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加强土地储备和有序开发,优先安排科技园区发展的土地供应,按照区域性、组团式、辐射状的发展模式,合理规划,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经认定的科技园区建设地块,在确保大市政和旧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拆迁指标后,优先安排拆迁计划指标和优先筹措解决动迁房源。支持科技园区市政工程和公共交通等配套建设。
合力推进科技园区功能性载体建设。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科技园区开发运营模式,实现科技园区成片开发。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立科技园区与都市型园区资源对接机制,提高闲置厂房的利用效益,优化功能区与非功能区的资源布局。积极推进园区载体建设和功能招商同步实施,不断完善注册、功能、税收“三落地”和产业集聚长效机制。
制定科技园区发展年度计划。根据科技园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每年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强化科技园区考核管理,每年签定各科技园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科技园的特色企业比例、税收目标和创新指标。完善科技园区统计网络,加强园区运行状况的动态分析,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资源配置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对园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二)注重政策聚焦,促进特色产业集聚
落实国家、市和区科技发展配套政策。努力把杨浦知识创新基地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实现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领导推进协调、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联动。全面贯彻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发展政策,落实区“32条”科技发展配套政策的相关实施细则,做到“看得懂、听得明、记得住、有机制、易操作”。加强宣传与实施,真正把政策落实到企业。适时评估实施效果,不断修订完善配套政策。
推进科技园区专业化和特色化建设。按照“特定园区、特殊政策、特色产业”的要求,根据各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形成科技园区特色产业集聚。在培育的同时,注重企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总部的引进工作,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快速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和产业集聚。
(三)注重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实施重点企业创新扶持计划。支持园区内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开发创新机制,增强吸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能力。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对其成果转化项目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享受融资担保、市场推介、财政扶持等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以及各类创新支持项目。帮助符合规定的研发与技术服务外包出口企业,享受市有关政策。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设立科技园区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奖励园区内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资助高校、科研院所举办具有强势学科或科研资源优势支撑的相关产业发展论坛,定期举办企业经营者和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参加的文化沙龙等,不断强化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强势学科的内在联系,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真正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头活水。
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支持园区内企业产品申报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对新确认的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给予表彰和奖励。实施相关优惠措施,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园区。
(四)注重沟通服务,营造科技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
形成破解发展瓶颈的整体合力。完善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各科技园和入驻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延伸服务领域,加强园区发展工作规律性研究,建立和完善面向园区企业绿色服务通道,做好园区企业优秀人才引进的户籍办理、社会保障、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服务工作。
破解园区企业发展融资瓶颈。构建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为辅助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每年保持一定的中小科技企业融资规模。使用好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专项资金、政府性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区“科技小巨人工程”专项配套资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资金等。加强园区内企业上市前的培训与辅导,鼓励企业改制上市。
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督查制度,通过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行业保护、技术保护等多重手段,从知识产权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保护。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建立数据统计和通报制度。帮助企业加强自律和完善内部管理,增强对侵权活动的防范能力。结合上海知识产权园的发展,积极探索多渠道、便捷的知识产权交易及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