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国家体育科技示范园: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首家体育科技示范园,“十二五”期间,将承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着重发展体质检测与健康管理、武术与养生、赛事策划和健身休闲等体育相关产业。经过五年建设和发展,培育2家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争取培育上市公司;建设全国体育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在2个以上产业方向达到国家领先水平并成为国家体育科技示范点,同时成为上海体育学院产学研基地、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科技型企业孵化基地,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四)主要任务
1、完善园区创新体系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学术成果转化机制。打破传统的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以创新为目标的交流渗透和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研院所改革,通过转制进入市场。积极引导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本区国有企业与上海市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研究发展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和促进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设在科技园区并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机制。充分利用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平台,为企业需求方、高校科研成果提供方搭建衔接的桥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的机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杨浦建立研发基地和总部基地。
完善杨浦创新孵化体系。加快高科技孵化器建设,形成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在已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国际企业孵化器和各类专业孵化器以及孵化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设的孵化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商创办专业孵化器,完善杨浦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探索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杨浦区风险投资服务园在投融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上海市科技机构与科技园区各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采取开放、合作、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利用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有条件的可以成立科技园。
2、建设一流科技园区
按照“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大学周边建设一批具有大学强势学科支撑,“有规模,有形象,有功能,有特色,有品牌”的科技园区、孵化器。
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持续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形成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大学科技园群体。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品牌效应,鼓励区域内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向外拓展,输出品牌和管理。在已有的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和上海电力科技园的基础上,推动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鼓励各科技园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开展合作。
推进与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园。经过调研,电缆所、23所、电控所、802研究所等基本具备了创建科技园的条件。“十二五”期间,区科技园区办将重点与条件成熟的科研院所成立科技园,力争新建2-3家,并研究与其研究方向和能力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推进科技园区载体建设。一流的科技园除了要有一流的品牌、功能、内涵、服务、管理、贡献等要素外,还要有一定的载体和规模。要继续推进科技园区载体建设,不断拓展科技园区规模,基本形成科技园区组团式、辐射式发展格局。要在大学周边建设一批社会多元投资的学生公寓、人才公寓和SOHO区,形成一批以原创性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社区,带动整个区域科技企业的发展。要完善科技园区的商务功能和商业配套,更好地满足园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教育服务、人才广场、投融资、高校技术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和使用,以及研发外包服务中心的建设,继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