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业带动、增强活力
着力形成富有活力、良性循环的创业带动就业的促进机制,减少本地就业人员对政府“输血”、“救济”的过度依赖,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就业循环体系。大力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培育大学生、科技人员、失业无业青年等人群的创业精神,推动各项创业活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3、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统筹协调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功能发挥,统筹协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就业、创业和就业、就业和培训、就业和劳动关系、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联动发展,统筹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规划和政策,形成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联动机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导向,坚持保障基本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方面不可替代作用。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青年劳动者、就业困难群体、外来从业人员等的就业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促进和稳定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就业带动率,打造创业工作的高地和福地;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造“创业杨浦”品牌,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2、主要目标
--不断扩大就业总量。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就业,提高新生劳动力的首次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总量,增强就业的稳定性,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促进就业任务。
--大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在构建大创业格局下,不断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引导社区青年自主创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业型人才到杨浦创业,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充分发挥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探索具有杨浦特色的创业模式,打造“创业杨浦”品牌。每年扶持成功创业600人以上。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坚持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并重,切实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不断深化集体合同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强化劳动关系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有效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健全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职业培训机制,提高职业培训效率。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创业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到2015年形成万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整合形成覆盖面广、梯次合理、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障计划。继续扩大各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常住人口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建设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整合资源,重心下沉,拓展街道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构建全市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
四、“十二五”时期杨浦区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
(一)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在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加快转型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就业优先”,要特别关注产业结构转型可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始终把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决策的重要因素,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协调发展。
1、积极扶持一批就业型中小企业,保障就业稳定。在优先发展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积极扶持和稳定发展就业型产业,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减缓产业结构转型中的就业压力。就业型产业主要包括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工艺品加工、印刷包装业、商业零售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也包括现代服务业中用工较多的汽车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医疗养老护理业等。对劳动力成本压力较重的中小企业,采取录用奖励、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社会责任嘉奖等政策措施,减轻他们的劳动成本压力,提高他们稳定雇用、扩大雇用的积极性。对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采取灵活工时制度、培训过渡、缓缴部分社会保险费、给予就业补贴等临时性措施,帮助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