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1)开展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统筹区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加强付费总额控制,建立医疗保险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约束机制,制定与付费标准相挂钩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各定点医疗机构。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付费机制,通过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探索控制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的有效办法,逐步将医疗机构总费用和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控制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列入医保评价体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2)完善差别支付机制,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将符合条件的私人诊所等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3)完善监控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并逐步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执业医师信用档案制度。建立联合反欺诈机制,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4.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1)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救助范围从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逐步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提高救助水平,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稳步提高封顶线,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市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2)研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赠等渠道筹资建立基金,解决无费用负担能力和无主病人发生的应急医疗救治费用。(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5.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1)研究制定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做好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衔接,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问题。(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2)制定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市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