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造氛围,积极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阵地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宣传,积极开展“12·2”交通安全宣传日、“11·9”消防日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扶持、引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六)形成合力,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建立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工会组织、新闻媒体、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和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借助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忽视安全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典型事例予以曝光。
五、重点工程
“十二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要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配备工程。围绕事故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完善市、县两级监管监察执法必要用房、用车、便携式安全检测设备和个体防护设施,实现市、县两级安监部门办公用房达标率100%,监管执法装备配备达标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60%以上。分批解决全市乡镇(街道)安全监管用房,配备车辆、电脑、照相机、摄像机以及个体防护等专用装备。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工作的现代化、标准化、效能化和信息化。
(二)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工程。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掌握重大危险源数量、状况和分布,建立上与省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中心对接,下与各县市区相联的荆州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中心,督促指导企业建立监控终端,实现市、县、企业平台共享、分级监控功能,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机制。
(三)重大危险源监管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继续实施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搬迁城区内安全距离不达标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对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
(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省市共建高起点的“荆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基地,成立机构,调配力量,配备性能先进、机动性强的装备,搭建信息灵敏、通畅高效的信息平台,并与省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对接。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全市救援指挥、救援队伍与力量、救援物资系统。分江南、江北两区建立2个省市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