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美化城乡人居环境。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为起点,营造宜居、宜旅、宜业、宜商的城市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以最少的能源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干扰,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绿色空间,改善人居环境。
23.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积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质量管理方法,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推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大力改善电力、水务、邮政、通信、医疗、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大力推进石油、石化、电力、水务系统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认真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确保投诉率逐年降低。加强餐饮服务质量建设,建立完整的食品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操作规程。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管理,探索建立餐饮废油的回收利用工作机制,大力发展环保型绿色餐饮。大力推进“旅游强县”、“旅游名镇”和“旅游名村”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游船、农家乐等旅游企业的等级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整体素质。
(四)加强质量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24.强化计量技术支撑作用。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建立和完善全市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扎实推进“关注民生、计量惠民”工程。以强制计量为重点,加强对民生计量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计量行政监管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完善计量测试手段,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方法,严格对计量测试设备的管理和定期检定,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面向市场的计量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全市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深化计量服务工作,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建立健全全市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主要能源及能耗计量数据科学采集、综合分析和有效应用,为政府节能减排和实施节能管理提供准确数据。
25.加快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服务发展”的要求,针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力争在我市建立2家国家级质检中心、5家省级质检中心。加大科技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公共平台的建设,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市场化。强化企业自检能力建设,使之成为质量保证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各地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提升农产品、食品、药品、餐饮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
26.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加强质量兴市统计、数据分析等质量基础工作,将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认真开展以质量兴市为主题的统计与调研,建立和完善质量统计制度和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进一步深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及进出口商品质量等分析报告工作,定期评估分析质量状况。坚持《质量状况白皮书》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状况,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27.打造质量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现代网络资源,加快质量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金质工程建设及与金关、金农、金宏工程等对接,建立全市质量信息监测、共享和综合发布体系。运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物品编码与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资源,加强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