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老区贫困乡(镇)、村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小型排灌设施更新换代。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贫困村通村通组公路硬化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用电条件。优先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农村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重点老区贫困乡(镇)、村学前教育力度,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推动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一步落实国家涉农专业及家庭贫困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
--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步伐,改善医疗与康复服务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医疗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重点老区贫困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和五保供养水平,努力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办法。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做好村庄规划,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进程,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村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支持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鼓励户用沼气和社区联合沼气的使用和建设,完善农村沼气服务管理。抓好农业清洁生态技术推广,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十)社会扶贫。
--领导挂点扶贫。进一步完善市、县党政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每名市、县党政领导联系一个重点贫困乡镇和重点贫困村,认真开展帮扶并发挥重点帮扶示范效应。
--开展对口帮扶。积极争取省直单位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医疗机构结对帮扶贫困村。各帮扶单位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组织帮扶专班,将帮扶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坚持实施“1321工程”,县级每1名党政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