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荆政发〔2011〕4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荆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荆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
为确保我市在2020年前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加快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根据《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鄂发〔2011〕23号)和《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鄂政发〔2011〕6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累计投入老区贫困地区扶持资金3747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入近1亿元。全市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67.2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42.74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12.5%下降到10.16%。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其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老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社会事业发展明显进步。通过上下努力,全市涌现了一批扶贫开发的先进典型,由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荆州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多年来,受地理条件、产业结构、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因素的影响,全市贫困人口总体上呈现“点、线、面”并存的分布格局和“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到2010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42.74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库区、低洼湖区和血吸虫重疫区。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贫困群体弱势地位突出,发展差距较大,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现有产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留守农民整体素质低,开发能力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村其他地区。由于各种历史问题的积淀,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成本高,限制因素多,脱贫难度加大,扶贫开发工作有着更为突出的特殊性和艰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