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 考核时间
|
|
考核指标
| 考核标准及方法
| 得 分
|
理
论
学
习
(30)
| 1、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专著)(7分)
| 精读并撰写笔记36篇以上,质量较高,有个人见解的,得7分;精读并撰写笔记25-35篇,质量尚可的,得4-6分;精读并撰写笔记24篇以下,质量一般的,得1-3分。未按时间要求及时上传者扣2分。
|
|
2、古典医籍(7分)
| 泛读6部以上并撰写笔记36篇以上,读书笔记质量较高,有个人见解的,得7分;泛读3-5部并撰写笔记25-35篇,读书笔记质量尚可的,得4-6分;泛读2部以下并撰写笔记24篇以下,读书笔记质量一般的,得1-3分。未按时间要求及时上传者扣2分。
|
|
3、参加国家中医药继教委组织的经典理论专题讲座培训班(6分)
| 6次,得6分;3-5次,得3-5分;少于3次,得0分。
|
|
4、作为主讲人在国家或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授课(6分)
| 12学时以上,得6分;6-11学时,得3-5分;少于6学时,得1-2分。
|
|
5、期间是否中断学习
(4分)
| 连续学习者得4分;中断学习1-3个月者得1-3分;超过3个月者得0分。
|
|
临
床
实
践
(40)
| 6、临床实践工作日(10分)
| 640天以上,得10分;480-639天,得5-9分;480天以下,得1-4分。
|
|
7、到省级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专病)临床实践(7分)
| 140天以上,得7分;100-139天,得4-6分; 100天以下,得1-3分。
|
|
8、到局级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专病)临床实践(7分)
| 60天以上,得7分;30-59天,得4-6分;30天以下,得1-3分。
|
|
9、临床病案整理(10分)
| 完成90篇以上,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准确,病证分析得当,得10分;完成60-89篇,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准确,病证分析得当,得5-9分;60篇以下,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基本准确,病证分析基本得当,得1-4分。未按时间要求及时上传者扣2分。
|
|
10、期间是否脱离本专业临床(6分)
| 没有脱离本专业临床者得6分;脱离3个月以内者得1-5分;脱离超过3个月者得0分。
|
|
跟
师
情
况
(10)
| 11、跟师数(5分)
| 指导老师6人以上,得5分;指导老师3-5人,得3-4分;指导老师2人以下,得1-2分。
|
|
12、跟师心得或笔记(5分)
| 11篇以上,心得体会质量较高,有个人见解的,得5分;8-10篇,心得体会质量尚可的,得3-4分;7篇以下,心得体会质量一般,得1-2分。
未按时间要求及时上传者扣1分。
|
|
科
研
能
力
(10)
| 13、学习古典医籍指导临床实践的学术论文(5分)
| 7篇以上,得5分;3-6篇,得2-4分;3篇以下,得1分。
|
|
14、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著(5分)
| 3篇(部)以上,得5分;1-2篇(部),得1-4分;0篇(部),不得分。
|
|
医
疗
水
平
(10)
| 15、平均日门诊量/门诊量增长率(6分)
| 平均日门诊量45人次以上或平均日门诊量较研修学习前增加15%以上者,得6分;平均日门诊量30-44人次或平均日门诊量较研修学习前增加5-14%以上者,得2-5分;平均日门诊量30人次以下或平均日门诊量较研修学习前增加5%以下者,得1分。
|
|
16、区域外患者就诊率
(4分)
| 区域外患者占就诊患者总数20%以上或较研修学习前增加5%以上者,得4分;区域外患者占就诊患者总数10-19%或较研修学习前增加2-4%,得4分;区域外患者占就诊患者总数10%以下或较研修学习前增加2%以下者,得1分。
|
|
总 得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