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强化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重点企业名单。列入国、省及市控的重点监管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继续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委托第三方管理,推动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中控系统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规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中控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市区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及省建设资金。
(四十)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节能环保执法力度,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以及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执行情况、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对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进行监督抽查。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曝光,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对有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责任。
(四十一)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管理和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统计人员培训。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和减排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减排监控体系。
十、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四十二)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实施力度。加强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宣传,提高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及能效标识社会认可程度,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提高节能产品生产与利用的普及率。继续推进企业开展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加强标识、认证质量的监管,积极引导节能环保产品制造业和新能源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工作,争取我市更多的节能环保产品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目录。
(四十三)推行“领跑者”标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领跑者”能效标准,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节能环保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四十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做好专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审核、备案申请工作。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公司。建立健全节能服务业诚信体系,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四十五)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逐步推进排污权交易。探索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四十六)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
十一、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四十七)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省、市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加强舆论监督和对外宣传,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十八)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10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十九)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做节能减排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