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收入可通过调查就业和各种劳动报酬、福利收入,以及社会保险、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获得。
经营性净收入可通过调查工商登记、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情况及所得税缴纳情况获得。
财产性收入可通过调查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出租房屋及知识产权收益情况获得。
转移性收入可通过调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社会救助金、住房公积金的领取,以及获得赠与、补偿、赔偿情况获得。
(二)家庭财产。包括:存款、房屋、车辆、有价证券等。实物财产可通过调查房产、车辆、收藏品、艺术品等有较大价值的实物情况获得;货币财产可通过调查存款、有价证券持有情况,以及债权、债务情况获得。
三、工作方式和程序
搭建市与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核对工作系统网络平台,实现与政府各相关部门、金融单位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
(一)建立核对系统平台。市民政局负责建立全市核对工作信息系统平台,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公安、工商、交通、税务、残联、银行等部门通过该平台与市民政局建立核对工作信息系统网络专线,把分散在各部门中相关的每个居民家庭收入信息,运用信息化手段,客观、详实地提供给核对工作系统进行整合和信息比对,保证核对工作系统的客观公正。
(二)实行科学的核对办法。根据申请人不同收入特点,确定核对办法。
1.乡镇(街道)作为核对工作机构三级初审单位,在采取信息录入前,委托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核对,确认是否符合核对工作范围的低收入家庭。对符合条件的家庭,乡镇(街道)进行家庭信息录入,然后通过电子比对专线将信息上传至县(市)区二级核对工作审核机构;否则,不准录入和上传。二级核对工作机构再进行一次信息比对,将符合核对工作范围的家庭信息上传至市级核对工作终审机构。
2.市级核对工作终审机构通过电子比对专线,向各相关部门检索相关信息。根据核对工作机构数学模拟测算规则,在系统中自动生成该申请人及其家庭客观、公正的收入财产数额,再与申请人的申报数额或政策规定的数额进行比对,最终得出核对工作结果,并出具核对工作报告反馈给二级核对工作机构,作为社会救助对象是否符合各项救助的法律依据。对不符合核对工作范围的家庭信息,将结果反馈到乡镇(街道)核对工作机构,由初审机构以书面形式答复给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