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和隶属关系,充分发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一是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建立 “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要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医疗急救、动物疫情、矿山救援、危化品处置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供电、供水、供热、排水、燃气、交通等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三是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等单位和组织的工作优势,积极建设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领域为重点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应急志愿者队伍投身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根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安排部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建设综合应急平台。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通信与指挥协调体系。
三、落实值守应急职责,进一步提高政务值班水平
(一)严格落实值班工作各项规定。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严格实行24小时由专职工作人员在岗值班制度,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和敏感时段实行“零报告”制度,建立24小时交接班制度,做到无缝交接,防止出现值班空档,坚决杜绝将值班电话设置成呼叫转移随意脱岗等现象发生。严格执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周六、周日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值班工作必须坚持领导带班。各乡镇、各部门在节假日期间每天要安排1名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带班,保证及时研判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准确、规范报送值班信息。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值班工作情况,县政府办公室将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二)及时准确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严格按规定要求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时,发生地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报告县政府,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2小时,并及时续报处置情况。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县(市、区)和乡镇。对于个别特殊情况,确实难以在发生后2小时内全面、准确报告的,应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先行电话预报,并说明原因和情况。较大以上级别突发事件处置应对工作结束后,要对处置应对工作重点环节进行评估分析,撰写专题总结评估报告,一周内上报县政府。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和误报,切实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情报意识、抢先意识、以及预见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敏锐性,早发现、速核实、快上报。特别是对于紧急重大事件信息,可快报事实、续报原因,可先电话报告,后书面报告。对于要素不全或某些要素难以立即核准的信息,要边报告,边核实。对一时难以预判后果的信息,要先报告,后跟踪核实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