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指标,加强考核,规范诊疗行为。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各地探索采取设立专门机构或独立法人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负责人的任用。
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属地化管理职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
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药品和检查挂钩。
完善医院财务核算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和费用控制。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完善医疗质量监管与控制体系,优化就医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推广应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规范抗菌药物等药品的临床使用。
医疗机构检验对社会开放,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
开展“先诊疗、后结算”和志愿者服务。(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强化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政策的统筹作用和协同能力。
1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
免费开展10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5年,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80%以上。对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开展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适龄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6%以上。
重点做好食品安全(包括餐饮、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重大地方病防控、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农村应急救治、精神疾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检测等能力建设。提高疾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