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着眼于加强教师科学素质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培养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有效整合现有的科普教育资源,不断加大科学教育与培训力度。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高等院校增设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切实加强县及以下幼儿园、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骨干教师的科学教育培训,逐步完善相关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2.改进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手段创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提高科学教育培训效果。3.提高科学教育培训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开发研制与科学课程、技术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音像类和科普动漫教材,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编写一批优秀科普读物,探索建立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资源库。4.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巩固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或学校科技活动中心)和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科普资源,并提供社会化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着眼于搭建起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积极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开发。到2015年,实现我市科普资源的总量有较大增加,原创性科普产品不断涌现,资源种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升,科普资源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工作目标。1.繁荣科普创作。研究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选题的开发建设,以作品征集、评奖等方式,择优选择一批科普创作项目。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产品和创新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不断壮大滨州市科普创作协会的力量,打造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富集带。2.开发共享优秀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重点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大重点人群,开发集成一批公共科普资源。加大鼓励支持广大科技人员,以及从事科普编创、科技传播等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策划、制作、出版科普挂图、科普图书等出版物,扶持广播、电视、网络视频等媒体制作一批优秀音像制品和科普动漫作品。举办各种科普作品与产品的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通过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普产品研发专题论坛、科普新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实现科普资源成果共建共享。3.开发共享科普展教资源和科普活动资源。加强科普展教品内容的整体设计,着力开发原创性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秀科普展教品,深入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科普展教资源,推动市场化运作,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开发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展教品开发的局面,提供社会化科普服务。4.搭建共建共享的科普资源服务平台。加快“滨州市科普网”建设,构建科普信息内容的集成平台、发布平台和管理平台,畅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渠道。整合全市数字科普资源,建设覆盖全市的数字化科普资源网,努力实现全市科普信息资源网站联网、上下互动、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一个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建设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公益性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牵头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