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Ⅱ级)。
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县级政府要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组织制定防灾避险方案,明确防灾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等;组织力量严密监测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紧急情况下,要迅速启动防灾避险方案,及时有序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政府要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应急处置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快速高效做好人员搜救、灾情调查、险情分析、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处置工作,并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医疗和心理救助,全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必要时,由省政府邀请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工作组协助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Ⅲ级)。
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县级政府要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组织制定防灾避险方案,明确防灾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等;组织力量严密监测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紧急情况下,要迅速启动防灾避险方案,及时有序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中型地质灾害发生后,事发地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在设区市政府的领导下,由设区市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应急处置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快速高效做好人员搜救、灾情调查、险情分析、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处置工作,并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医疗和心理救助,全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必要时,省政府可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和指导设区的市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与灾情的应急响应(Ⅳ级)。
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县级政府要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组织制定防灾避险方案,明确防灾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等;组织力量严密监测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紧急情况下,要迅速启动防灾避险方案,及时有序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