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2015年,园区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总收入180亿元,完成税收14亿元。打造1家总收入过50亿元企业。
(7)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
发展思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通州经济开发区和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平台上,加快引进聚集性强、先导性突出、成长优势好的龙头项目,将生物医药打造为特色产业,将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为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发展目标:2015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总收入110亿元,完成税收8亿元,着力打造30家支柱企业,培育2家总收入过10亿元企业。
(8)永乐经济开发区。
发展思路:结合园区发展现状,综合发挥区位优势和空间资源优势,遵循科学谋划、高端定位、绿色发展的原则,构建以精密制造为发展主导、新材料产业为重要支柱、现代物流为有益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大项目拉动产业,以产业链吸附项目,尽快做大产业规模,构造区域产业特色,实现经济“弯道超越”,建设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生态低碳的现代产业园区。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永乐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2015年,工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总收入25亿元,税收总额4亿元。
(9)通州商务园。
发展思路:按照“聚焦通州”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战略部署,围绕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坚持总部经济发展路线,以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为主攻方向,大力吸引国际化企业总部、高端化商务资源,通过构建专业化服务环境加快高端要素聚集,全力打造总部集群发展、商务功能完善、国际化氛围浓重的生态型商务园区。
发展目标:2015年,园区实现总收入200亿元,税收总额10亿元,实现翻番。园区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比重达到30%;入园企业总数超过300家,完成30家国际领军企业总部落户,总部经济成为园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聚富苑民族产业发展基地。
基本思路:按照于家务乡“打造张采路现代绿色综合产业轴、建设四大功能区”的发展要求,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壮大产业发展规模为目标,坚持走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路线,将以智能专用装备、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发展重心,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走集群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使园区成为带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核心力量。
发展目标:到2015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实现总收入40亿元,税收总额4亿元。打造1-2家总收入过10亿元企业。
2.实施“五大工程”。
(1)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源,根据初创、发展、壮大等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需求,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服务,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可实施三大计划:实施“筑巢计划”,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提高初创型科技中小企业的存活能力;实施“卓越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市场优势的高科技项目,打造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实施“联盟计划”,建立产业联盟,利用“共享服务、共享资源”的方式,促进建立龙头企业与行业内其它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
(2)招商引资创新工程。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园区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突出抓好环境招商。组织举办国外及国内发达城市的投资说明会,特别是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的联系和沟通。完善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鼓励园区成立项目库和产业研究小组,重点关注高校院所、央企和军工集团、境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的重点科技成果;建立健全项目信息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定期举办科技沙龙,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筛选科技产业化项目。加大投资强度、产出强度、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指标的甄选力度,以招商选资为重点,确保园区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经济质量的提升。建立“项目跟踪”工作体系,实行项目周调度、月汇报、季总结制度,每年确保一批在建项目竣工投产,一批签约项目开发建设,一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
(3)高端人才集聚工程。
一是加强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依托“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围绕支柱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制定专项政策,引进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加强领军人才引进。二是加强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鼓励人才承担国家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在科技攻关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高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三是加强对高层管理人才的吸引。加强人才公寓、配套资金、户口及子女入学等环节的支持,提供优良的工作和生活配套环境。四是加快专业实用型人才的聚集。引进和培养一批紧缺型实用人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建立一批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解决企业研发、生产、制造等不同环节的实际需求。
(4)科技金融结合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