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各园区现状。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光机电基地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10年,基地创造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实现税收10.55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6%和69%,一举成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的园区,位列通州各园区之首。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运动服装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先后引进了李宁、天宇朗通等总部项目,总部经济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桥科技产业基地。过去五年,金桥基地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2010年,基地完成总产值32.4亿元,实现总收入50亿元,税收总额超过5亿元。目前基地已拥有企业190余家,协议投资额达98亿元。秉承“能源环保产业总部基地”的定位,基地聚集了以桑德集团、捷宸阳光为领军的一批能源环保类企业,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内形成集聚并积累较强实力。
北京通州物流基地。“十一五”期间,基地各项指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利润3亿元,完成税收突破4亿元。基地现有入驻实体投资企业50余家,投资总额超过60亿元,服务领域涉及电子、汽车、电器、建材、机械等行业。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实现了货物流通、商品配送等核心功能,并探索走出了“物流+总部”的产业发展道路,总部经济对基地的税收贡献率也高达80%。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自2008年以来,集聚区在经济发展、艺术资源开发利用、“宋庄”品牌建设等各项工作上取得突破进展。2010年,集聚区完成税收5400万元,比2008年翻了4番。园区充分利用原创艺术家集聚的特殊优势,积极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围绕原创艺术品展示交易全力打造创意产业链,并确定了十大产业功能区,已引进龙头企业项目为抓手,全面建设通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
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十一五”期间,东区经济快速增长,各项指标年均增速均在20%以上。2010年,东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3亿元,总收入21.4亿元,税收1.38亿元。秉承“大、精、强”的招商思路,东区先后引进潞电电气、北内发动机、中冶焊接、乔治费歇尔、诺斯兰德等一批优质企业,入区企业已达到51家,产业门类涉及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力设备等领域。随着北汽动力总成项目的引进和投产,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对增加园区经济体量和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2010年,西区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达到42.7亿元,完成税收3.23亿元,实现年均23.3%和14.1%的增长。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西区吸引了来自近10个国家的投资商。以天纳克汽车、比泽尔压缩机、四环制药、万生药业、通美晶体等一批重点企业为代表,西区拥有入区企业58家,其中22家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南区是漷县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税收等分别达到20.3亿元,18.85亿元和2.58亿元,比“十五”末全部实现翻番。目前南区共有入区企业76家,以世进汽车、德威土行孙机械、春立正达医疗器械等为代表的16家规模以上企业贡献了约80%的产值。坚持高端、集聚、创新的发展理念,南区以现代制造业为方向,形成了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化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永乐经济开发区。“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和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6%和35%。2010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400万元,工业增加值7872万元,税收总额4065万元。园区共有入驻企业21家,以机械制造类为主,兼有生物制药、家具建材和精细化工等领域。机械制造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0年实现产值超3亿元,占到园区总产值的76%,主要生产工程机械、精密仪器等产品。
通州商务园。“十一五”期间,园区各项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高标准编制完成园区控规、景观设计等规划,建立实施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国际化管理的开发建设模式。目前,园区拥有注册企业145家,2010年税收达到1.1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金融街园中园为载体的金融保险业的聚集、以商务园示范区为载体的电子商务产业的集聚态势。
聚富苑民族产业发展基地。经过5年发展,园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形成良性发展格局。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约占全乡的85%,完成税收2.3亿元。园区共引进企业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协议总投资额45亿元。产业门类涉及机械制造、建材家装、服装纺织、专用车制造等领域。拥有意德法家木业、迪马工业、丰隆温室科技、小护士纺织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