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围绕控制违禁物质、兽药残留等关键点,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以畜禽养殖、投入品管理、产地准出三个环节为监管重点,严格落实畜禽饲养场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强对养殖行业全程监管。鼓励引导养殖场户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畜产品登记,不断增加畜产品的品牌数量,提高畜产品质量。支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搞好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布、追溯制度,实施信息网络化管理。到2015年,市及6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进一步完善,通过质检部门计量认证。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率先创建全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到2015年,我市力争成为全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六)实施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程。构建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禽强制免疫率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检疫申报点,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完善检疫手段,加强票证管理,规范检疫行为,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确保规模饲养场、畜禽屠宰加工厂监管率达到100%,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四、推进措施
(一)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的思路,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围绕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开发,实施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产业带建设,形成特色明显、效益显著的优势畜产品产区。根据龙头企业发展需要,顺应市场需求,实施连片开发,着力推进奶牛产业、生猪产业、肉禽产业、肉牛肉羊产业、蛋禽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板块发展。引导规模养殖场区向标准化生产园区过渡,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重点发展城郊、矿区的奶业生产基地,沿汶河平原乡镇的肉牛、生猪、家禽生产基地,山区、丘陵乡镇的牛、羊、兔生产基地,东平湖区的牛、羊、麻鸭生产基地,山区、城郊的特色畜牧业养殖基地和观光旅游畜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