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各市、县(区)和自治区发展改革、林业、农垦、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旅游等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尽快组织编制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葡萄育苗、旅游、防护林,以及葡萄文化发展中心、葡萄酒城、葡萄旅游小镇等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规划,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葡萄文化长廊总体规划。要按照规划要求,抓紧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
(五)准确定位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
1.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要坚持“高端市场为主、中低端市场为辅”、“特色酒庄酒为主、佐餐用酒为辅”的发展思路,大力支持特色葡萄酒庄建设,鼓励葡萄酒生产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葡萄种植基地要按照“一优三高”的理念来建设,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建设标准化高效节水基地;瞄准高端市场,按照高端酿酒葡萄的标准进行生产,提高种植效益;保护种植户利益,实行优质优价;鼓励企业自建基地,实现种植、酿造、销售一体化。
3.加快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文化产品围绕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等挖掘和宣传,旅游产品围绕沙湖、西夏王陵、西部影视城、青铜峡大峡谷等特色旅游景点来设计和建设。
(六)严把贺兰山东麓建设项目准入关口。
1.制订出台贺兰山东麓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及其相关制度,切实保护好宝贵资源和生态环境。鼓励发展葡萄育苗、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其配套产业。支持各类企业从事相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产区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环境保护,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区及其周边5公里范围内,禁止审批建设石油、化工、建材、制药、采矿以及重金属排放等对土壤、水质和大气造成污染,对葡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的项目。
3.产区已建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无污染防治设施、烟尘超标排放、环评审批手续不全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关停、取缔、搬迁、限期整改。对煤炭生产、采砂集中地区重点开展粉尘污染治理。
4.新建项目要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与行业规划、土地规划,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规定,“三废”处理设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七)加强原产地保护。
1.建立健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保护和监管机制,制订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具有贺兰山东麓特点的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生产、质量和技术标准,建立葡萄酒庄列级制度及葡萄酒产品分级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原产地保护、监管机构,强化质检、检疫、监测和监管工作。
2.严格管理使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证书,完善贺兰山东麓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管理使用办法,自治区林业、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产品质量、包装标识及专用标志的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行为。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