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完善交通设施
  科学规划、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做好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步行和自行车的接驳换乘,提高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完善路网结构,在未建成区重点建设联系各个重点功能区的骨干道路系统,改善大型居住区出行条件。在已建成区重点完善道路微循环系统,加快建设次干路、支路,打通断头路和堵头路。大力挖掘地下停车资源,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着力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实施科技交通战略,建立道路智能交通管理、交通运行监测和出行诱导三大系统,实现“网络系统立体化、管理控制一体化、运营调度智能化、信息服务多样化”。大力倡导绿色交通和公交出行,努力创造和谐的交通秩序和交通运行环境。借鉴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加强城市运行保障建设
  大幅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推进酒仙桥、孙河、苇沟等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提高中水利用率。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积极推进东坝东、广渠门、团结湖、三营门、酒仙桥和CBD等一批220千伏变电站建设,推进国贸、弘善等一批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老旧小区配网改造,升级农村地区电网,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城区燃气管网,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燃气接入,扩大居住组团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着力提高区域供热水平,分层配置供热设施,建设大中小热源点相结合、基础负荷与尖峰负荷互补互保的安全供热网,推进朝阳北路热力管线工程建设,加快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畅通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加强价格监测,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
  四、加强居住及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引导居住空间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优化居住组团文化、商业、医疗、教育等设施布局,加快改善东坝等居住组团的交通设施,提升居住组团的生态宜居品质。完善重点街区导向牌、公用电话亭、信息亭及各类无障碍设施。

第二章 改善生态环境

  一、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检查力度。加强工地、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加大对高污染行业企业的整合和治理力度,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通过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推进集中污水处理厂和污水主干管网建设进度。加快污水管网支户线随路建设进度。加大对社会生活噪声、施工噪声和工业噪声的监管和治理力度。开展绿色工地创建活动,有效治理城市渣土遗撒。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控制白色污染。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及相关知识宣传,确保全区辐射环境安全。
  二、提升生态景观
  继续加强城市中心区集中绿地建设,改善居住区、停车场等绿化环境,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屋顶绿化。加强河湖水系建设,不断推进区域内生态湿地、滞洪区建设,推进清河奥运景观水系、温榆河生态走廊水系、坝河绿色空间水系、通惠河运河文化水系、萧太后河历史文化水系五大水系建设,实现集城市防汛安全、景观功能与生态建设于一体的区域水生态体系。

第三章 加强城市环境秩序管理

  一、加强重点地区的环境秩序治理
  加大重点功能区的环境整治,使功能区成为环境秩序管理的典范。进一步优化绿化隔离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加大交通枢纽、公交场站、换乘系统的环境整治。开展轨道交通沿线环境建设和整治,加强对立交桥下、地铁出入口等空间环境的整治与管理。打造重点交通干线沿线特色景观环境,完善居住区的环境建设配套。加强村庄的环境建设维护与管理。
  二、提高重点领域的环境秩序治理水平
  探索建立公众自觉维护、社会单位自治、社区参与管理、城管文明执法的工作机制。加大违法建设和违法户外广告拆除力度。继续整治严重影响首都环境秩序的行为。拆除各类占用公共空间及市政道路的建筑,加强执法协调和执法监督力度,解决影响城市环境的痼疾顽症。提高道路等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的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加强垃圾收运、处理管理与设施建设。
  三、美化城市综合景观
  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区域景观。加强对文物古迹、工业遗址、奥运遗址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完成主要大街和重点区域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及实施工作,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管理,实现户外广告设置符合城市规划,并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加强地下管线和架空线管理,推进架空线入地工作。提升城市照明环境,科学规划道路照明、广场照明、建筑物照明、园林绿地照明及景点、景区照明等,提升照明节能水平,推进节能城市亮化工程建设。

第四章 构建全模式下的城市管理体系

  一、建立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支撑体系
  以城市管理网格为基础,建立信息实时采集机制,把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范畴,形成全区基层全覆盖的信息上报网络,实现对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的有效集成和系统分析。建立信息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动态跟踪,推进区级、街乡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完善城市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
  完善城市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优化职能部门业务流程,提升城市管理的常态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区级与街乡两级互动的指挥体系,区级负责对各类案件的决策和任务派遣,街乡履行对本地区城市管理的指挥职能,并接受指挥中心的工作调度。完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与考核,形成各方广泛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促进城市管理高效、透明。
  三、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推进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覆盖全区,促进“三网融合”试点。建设移动互联全域覆盖的无线城市,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力争在朝阳区率先全面部署LTE网络,在城市公共区域和重点产业园区,利用Wi-Fi等技术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
  建设智能城市运行体系。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城市运行的感知监测,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智能感知网络,全面提高城市运行承载和应急处置能力、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水平、智能决策水平。建设物联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平台,打造城市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建设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门户,推动跨部门的服务事项整合,增强无缝化、个性化服务能力。完善无障碍网站,满足残疾人获取信息的需要。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建设惠及全民的数字化民生服务体系。支持部署各类数字缴费终端。依法开展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鼓励企业合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各类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四、提高城市公共安全运行保障水平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运行保障。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维护管理,重点提升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供排水、环卫、照明、标识、健身、景观等公共设施维护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健全高危行业人员培训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监管装备配备,提高事故灾害处置能力。
  提高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构建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核心、各专业救援队伍为支撑、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应急队伍体系,强化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升应急宣教动员能力。提高应急资源统筹和共享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装备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每年新建1至2处应急避难场所。依托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强化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监测预警、现场处置、善后保障等各项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第六篇 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为群众建立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让全区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

第一章 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

  一、发展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扩大办园规模和园所数量,为适龄儿童提供园所条件基本均衡、入学机会基本均等的学前教育。普及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计划,完善网络化早期教育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园所“达标升级”活动,不断提升一级一类园的比例,形成级类结构合理、课程特色明显、管理科学规范、质量社会满意的学前教育新格局。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落实办学标准,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办好每一所学校,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化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教育支持体系。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
  促进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先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北苑、东坝、定福庄、垡头等居住组团区域的教育配套,重点加强土地储备区域居住点的教育配套。在农村城市化地区优先规划建设3-5所高标准、高质量的学校。推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加大科普设施建设力度,新建5所教辅中心,拓展学生实践基地。调整产业功能区周边职业高中的布局和专业设置。
  二、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加强规模高中校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功能。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探索特色高中办学模式,引导学校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领域办出特色。探索高中与职高融通方式,改进人才的培养模式。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名校落户朝阳,引进国内名校、名师、名校长到区内办学、从教,特别鼓励教育专家到区内办学,进一步扩大朝阳区优质教育资源规模。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设。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制定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加大督政督学力度,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导向功能,完善素质教育学校评价标准,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整体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