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在民用航空制造业领域,围绕民用飞机和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先期强者的优势依然显著,同时也将面临后来者的挑战。在干线飞机制造方面,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目前仍处于垄断地位;在支线飞机制造方面,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 S.A.)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 Inc.)依然领先,而俄罗斯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Sukhoi Civil Aircraft Co.)与日本三菱飞机公司(Mitsubishi Aircraft Corp.)也开始起步;在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方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ratt & Whitney),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Rolls-Royce plc),以及CFM国际公司等实力雄厚。
(五)产业集群尚需培育
民用航空产业由型号设计、研制生产、客户服务、维修改装等主要环节构成,而研制生产则是其中体系最为繁杂、规模极为庞大、差异颇为显著的节点,构成了机体、航电、机电、材料、装备等不同的产业集群。前期,由于运-10飞机、涡扇8航空发动机项目的相继终止,导致了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能力下降和规模萎缩。而C919大型客机和CJ-1000A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采取了国内多点布局、国际多元合作的推进战略,使在上海地区培育以核心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配套企业辅助的产业集群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要以实施国家民用航空类科技重大专项为牵引,做强补缺、积极引进、逐步拓展,培育壮大亟待发展的民用航空产业集群。
(六)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因其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对国家安全有着重大影响,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贡献,对科技进步有着巨大推动,对关联产业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使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或地区对其研制和发展都予以了高度重视,给予了长期稳定、直接或间接的多种支持。上海作为国家实施民用航空类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载体,急需在国家政策法规和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环境,引导国家和本市的行政、经济、社会、科技等多种资源向民用航空产业集聚,促进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做强基础、把握高端、主导合作、提升服务,使其具有长期竞争力和持久创新能力。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围绕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跨越式发展、整体性突破。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