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学校全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查找自身薄弱环节及其根源,研究制定学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并有年度实施计划。优化学科教学环境,切实加强薄弱学科课程实施载体建设,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校质量提升的平台。各地要对行动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核,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细化质量管理措施,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加强质量管理考核。
(三)重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依靠。各地要高度重视薄弱初中教师队伍建设,逐校提出针对性措施,在编制职数、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评优晋级等方面实行农村等薄弱初中教师优先。加快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为学校的质量提升提供可靠保证。学校要根据事业规模和队伍现状,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以专业能力为重点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省教育厅在骨干教师培训、出国进修和评先评优方面向薄弱初中倾斜。
(四)加强城乡学校结对挂钩。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加大优质资源共享力度,以共享促均衡。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学科课程的安排,从教学重点的把握到教学进度的控制,主动积极地引进优质学校的做法与经验,是加快薄弱初中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校际合作、师徒结对、名师讲座、网上交流等方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结对帮扶要覆盖到所有薄弱初中,对于通过结对帮扶、成功输出和运用优质资源效果明显的学校,各地要树立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五)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各地必须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加强学校的课程管理,保证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各校要高度重视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方法;要深化课程改革,围绕学科教学难点重点,组织集中攻关和集体攻关。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
(六)努力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各校要加强校本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突出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向科研要质量。摒弃简单灌输和机械训练等做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和成长规律的减负增效、富有创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具学具的研发和制作,增强教师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学习,普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各地教科研、电教、装备等单位要将帮助和扶持薄弱初中提高质量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予以安排,予以保证。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