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中非遗原生态保护的模式。落实黄道婆纪念馆二期项目的内容。重点推进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生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三年中初步建成汇集纺织基地、雕塑广场、诗文碑林等于一体的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生态园区,有计划地进行原生态、整体性的动态保护,抢救和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重视文化遗产研究,促进保护深入开展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和人才优势,建立文化遗产的教育、研究和传承基地。通过理论指导,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成立“徐家汇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近代美术研究中心”。 做好“武康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工作。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按照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关于编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计划,完成《龙华庙会》、《黄杨木雕》《上海剪纸》三本书籍的编写工作,完成上述三个项目电视片的剧本编写和拍摄工作;重视历史文献的深度挖掘和口述历史的抢救,确定课题组织研究,编写出版《土山湾,十九世纪中叶后的影像资料》、《历史上的武康路》、再版《历史上的徐家汇》等书籍以及《马相伯》等学生课外阅读教材。
(七)探索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积极探索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徐汇大文化、大旅游、大商业总体格局的发展思路,以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来丰富旅游的内涵,提升徐汇旅游的文化层次、拓展徐汇旅游的发展空间,使徐汇形成商业繁荣、文化彰显、旅游项目丰富的商文旅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名人旧居(巴金、张乐平、张澜、柯灵、田汉等旧居)、优秀历史建筑为主要内容,推出历史文化风貌和名人名宅旅游线路;以“徐家汇源”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为主题,以徐家汇博物馆群(土山湾博物馆、气象博物馆、电影博物馆、唱片展示馆、藏书楼)、宗教建筑群(天主教堂、圣母院、崇思楼、启明楼)为主要内容,推出海派文化寻源旅游线路;以龙华民俗文化和滨江地区民族工业历史为主题,以古塔、古寺和老厂房、老仓库、老建筑以及现代滨江为主要内容,推出民间民俗文化和20世纪工业遗存探寻旅游线路等。
推进成片、成街坊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形成文化遗产资源集聚区。从文化遗产中挖掘有产业价值的文化内涵,通过整理、打造、提升,把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城区发展资源,使之成为有特色的个性旅游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为商旅文紧密融合和推动文化产业与服务性行业发展创造条件,在保护中求利用,在经营中重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双不误、双促进的目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