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徐府发〔2012〕4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有关单位:
现将《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格局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徐汇区产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的挑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发展转型的要求,徐汇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迎办世博的战略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比例由“十五”末的26.5:73.5上升到“十一五”末的21.1:78.9,向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迈出了坚实一步。
1、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作用日益凸现。“十一五”以来,以科技创新、知识文化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7.3亿元,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4.8%,比200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900.8亿元,年均增长21.5%,实现税收79.2亿元,年均增长40.4%,占全区税收的36.2%,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其中:信息、专业、科研和金融四大行业营业收入和税收份额均在90%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生命健康、旅游会展和教育培训三个行业虽然在营业收入和税收数据统计中份额较小,但作为徐汇特色,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工业面对多重困难仍然实现发展。“十一五”期间,受徐汇工业经济发展空间不断萎缩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下降。2010年,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2.0亿元,比2005年下降3.4%。但是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却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2.0亿元,年均增长13.0%,实现工业税收33.9亿元,年均增长10.6%。与此同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稳步发展。2010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0.1亿元,年均可比增长4.9%。高技术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6%,高于全市平均值15.4个百分点。
3、现代商贸业的支柱地位继续巩固。2010年,区商业实现增加值145.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5.9%,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56.7亿元,年均增长2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1亿元,年均增长10.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实现商业税收45.4亿元,年均增长20.4%,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为20.7%,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区商业运行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徐家汇商圈(街)先后获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全国“打假维权消费者满意一条街”等称号,初步建立区主副食品流通安全监管网络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域的便民利民商业网络。新兴业态不断发展,永新坊、星游城、嘉善坊、武康庭等开业,带动了“体验消费”等服务型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除网上零售业(B2C),还出现了一批电子支付、营销平台等电子商务企业。
4、房地产业的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69.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63.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12.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49.7亿元;实现存量房交易面积574.9万平方米,交易金额869.8亿元;完成税收156.2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17.7%。住宅市场结构持续改善。以总量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改善为目标,抓新建住宅,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建成中海瀛台、印象欧洲城、百汇园、尚海湾豪庭等高品质住宅楼盘;抓旧住房改造,加大改造力度,扩大改造内涵,“十一五”期间共实施旧住房平改坡综合改造690万平方米,多层次综合整治90万平方米,高层综合整治217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66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节能改造108万平方米,卫生设施改造6234户,成套改造近11万平方米。非住宅商品房比重稳步上升。嘉华中心、淮海国际广场等甲级写字楼投入使用,新鸿基地产集团SH-IAPM项目写字楼基本竣工,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W19地块部分建成,绿地滨江国际中心等滨江商务板块开始建设和销售。2010年,非居住商品房的供应量首次超过居住商品房,达到销售21万平方米,租赁11万平方米,占商品房总供应量的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