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与“十一五”期末持平;
--实现税收85亿元,年均增长15%;
--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二、三产业营业收入比重由2008年的40:60调整为25:75。
(三)战略主攻方向
“十二五”期间的五年,是漕河泾新兴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水准的多功能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区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需要关键手段,关键手段需要战略引领。为此,从战略的高度超前谋划开发区未来五年的主攻方向,形成若干较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1、创新引领,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紧紧抓住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努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着力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城区建设。坚持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并重,继续鼓励跨国公司的中国乃至全球研发中心向开发区集聚。
2、二三融合,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漕河泾开发区的产业特征是制造业基础扎实、技术先进、服务业发展迅猛,同时具备上海中心城区、交通生活便捷的区位优势。在“调结构、促转型”背景下,“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在西区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东西联动。
3、加强金融与产业融合,着力凸现科技金融特色。依托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通过发展科技金融,有效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形成具有“漕河泾”品牌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产业。
4、资源节约,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抓住机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的产业突破方向,主动对接国家和市政府有关项目,重点在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方面进行开发研究,加快培育核心技术和产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领先优势,使漕河泾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在全国同类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
四、“十二五”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构建“1+5+1”产业格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
着力构建“1+5+1”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开发区内产业发展软环境,加快推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在产业格局构建上,将继续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理念,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全面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汽车研发配套共同发展,积极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上,将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支撑作用,完善政策、服务、技术等多个公共平台,不断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1、着力构建“1+5+1”产业格局。
在“十二五”的新形势、新格局、新挑战下,切实落实市委、市府关于构建“1+5+1”产业格局的调整部署,关键在于抓住国际产业重组、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加速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内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重要契机,依托开发区现有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以及汽车研发配套等产业基础,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健发展,全面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汽车研发配套共同发展,积极促进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1--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新型显示等技术,积极承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推进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无线通信等行业企业发展,加快构建产业链完备、企业关联性较强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
“5--软件信息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研发配套”: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以漕河泾软件园和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为载体,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和模式创新,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引导区内企业外包数据处理、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服务外包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研究等四大公共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发展高端外包业务,鼓励更多在岸外包服务企业向境外开拓市场。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围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形成制造、研发、服务产业功能链,推动新一代核电站设计、工程建设,以及核电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鼓励太阳能、新型电池材料、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节约型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新领域高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注重与枫林生命科学园区的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医院、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人才、技术和资金流动,推动生物医药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集群式规模发展,研究与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重点发展新型生物检测与诊断试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产品及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在汽车研发配套产业方面,利用已有汽车研发配套产业基础,积极引进一批世界级汽车配套部件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壮大汽车研发配套产业。
“1--金融服务业”: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按照徐汇区“西部地区以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推进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和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区建设”的发展思路,依托开发区集聚的大量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吸引各类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创业投资。促进太平洋保险呼叫业务和后台数据处理中心、杉德金卡等数据中心、银行卡支付系统企业发展,推进金融软件开发、金融数据处理、银行卡支付结算等金融资讯信息服务企业集聚区建设。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市有关部门的政策及项目对接,通过规划支持和政策聚焦,加快建设漕河泾科技金融服务园区,重点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风险投资基金(VC)、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业态,为PE、VC等在资本市场之外开辟新的更大更灵活的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