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五”期间工作经验
1、紧抓世博机遇,推动滨江开发。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徐汇滨江的规划和开发,以“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为契机,成立专项推进机构,加强部门和人员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展动迁安置渠道,极大地推进了徐汇滨江地区的前期建设。
2、创新规划理念,深化研究成果。
围绕“以人为本、重塑浦江、还江于民”的规划理念,自2004年开始,我区全面启动徐汇滨江地区规划前期研究。从黄浦江南延伸段结构规划,到滨江地区规划功能咨询和国际方案征集,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到编制滨江核心地区的城市设计,从编制徐汇区土地储备规划(2010-2012)到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研究,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成了规划技术储备,为徐汇滨江地区的腾飞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部门协同合作,全区形成合力。
中央、市、区各级部门和沿线单位,以世博建设为己任,以服从大局为原则,主动服务、快速审批、通力协作、精心建设,较快地完成滨江建设各项工作。
4、基础设施先行,营造环境氛围。
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景观的营造,为徐汇滨江今后的开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经过深入研究后,建议对轨道交通11号线线型进行局部调整,对部分道路和市政设施的走向、线位、位置和容量进行了微调,使之能适应徐汇滨江地区的交通功能和出行要求。并对滨江开放空间先行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徐汇滨江地区的公共景观环境,为下一步的规划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徐汇滨江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到位。
徐汇滨江地区是传统的工业、仓储和交通运输基地,基础设施匮乏,交通不畅,设施老化且不成体系。工业区内间杂旧区,市政配套不全且布局较为散乱。经过一期的建设,徐汇滨江地区的路网已经初步形成,但水、电、通信等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依旧滞后。
2、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
徐汇滨江地区原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稀缺,公共开放空间一期建设侧重景观建设,沿线缺乏商业服务设施,无法提供必要的服务,不利于吸引人流的集聚。周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规模较小且布局过于分散,有待进一步的整合。徐汇滨江地区大规模开发重建的同时,对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地区特色,整合功能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区域交通网络有待加强。
徐汇滨江地区原有道路杂乱,交通不畅,经过一期龙腾大道、云锦路、龙耀路隧道等项目的建设,地区内部交通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外部区域贯通的交通网络还不健全,特别是西侧龙吴路对东西向交通阻隔严重,北向道路曲折而复杂,缺乏网络式的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尚在建设中,即使建成也还缺乏区域东西向联系。为发挥徐汇滨江地区对徐汇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要加强徐汇滨江地区与腹地及外部区域交通联系。
4、旧区居住环境亟需改造。
徐汇滨江地区旧小区和老宅基较多,居住环境较差,公建配套落后。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动迁和改造,整体环境品质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仍有部分旧区急需改造,如夏泰浜、吴家宅等。
二 “十二五”发展优势、机遇与挑战
徐汇滨江地区有着区位优越、腹地广大、岸线悠长、滨水资源丰富等众多发展优势。为发挥徐汇滨江对徐汇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要利用区位优势,结合城市发展的趋势,合理规划产业功能与布局,积极推动徐汇滨江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