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强化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企业在食品安全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强化食品安全快速通报和监管执法,加强监管队伍和快速检测能力建设。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完善、宣传培训和综合演练,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防御和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完善应急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用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1、积极构建社区共治模式。在区域化大党建的格局下,发挥社区单位、居民区、“两新”组织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以社区(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居委会和业委会等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辖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模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动员社区单位开放资源,通过人力、场所、项目、信息等资源共享,促进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建立工作协同机制,通过社区代表大会、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加强社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沟通联系,合力推动社区建设。建立项目运作机制,通过“菜单式选认,项目化管理”等方式,明确一批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等项目,由驻区单位承接,将区域内大院、大所、大厂、大校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强化街道“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指导自治组织、协调社区资源、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在街道平台上整合资源、优化队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推进社会建设。健全街道与各方的合作平台、协作机制和联动流程,形成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合力。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问题。深化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智能化自助型政务服务咨询系统,搭建政府与网民交流互动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办理“全年无休、全区通办”。完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功能,建立“网络化+实体化”的运作模式,为居民提供家政、助老、保育、康复等多方面的服务。
2、加强居委会自治建设。发挥居委会自治主体作用,健全社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和居民论坛等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依法保障和有序扩大社区居民自治范围,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全面推进居委会直选工作,居委会直选比例达到100%,鼓励有条件的居委会进行海选。
启动居委会自治家园建设,梳理居委会自治的主要工作内容,探索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自治活动的具体形式,引导居委会用自治方法协调处理社区各类矛盾和事务。贯彻实施《
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关系。倡导业委会广泛运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处理小区物业管理事务,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
建立居委会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社区青少年教育、关爱扶助、家庭服务、居民活动、文艺宣传等各类资源,让居民在居住区享有便捷服务,增强社区居委会的凝聚力和居民认同感。完善社区党员干部直接服务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探索建立居委会成员群众服务指标体系,确定联系群众的数量和服务的内容,为基层服务提供指导,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提升公众参与水平。根据社区居民兴趣爱好和利益取向,发挥社区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优势,拓展社区居民交往沟通和互动互助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为居民互相沟通、互相交往、互相了解创造条件,构建和谐社区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