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强化街道综合协调功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的社区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深化社区“三个中心”建设,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实现“多门向一门、多头向一头、多口向一口”转变,在全市率先试点“全区通办、全年无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居(村)委会综合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全覆盖,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就医均次费用逐步下降,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不断加强。探索建设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基本实现社区服务信息网、热线电话网、实体服务网“三网联动”。社会组织加快发展,全区共有社会团体13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55个,各街道(镇)均成立了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创建成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圆满完成两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直选比例从58.4%扩大至94.8%,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招录25名社区专职社会工作者(事业编制)充实居民区党务工作队伍。
4、平安建设持续深化,社会面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
平安建设取得显著实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基本形成,各街道(镇)建立综治工作中心,309个居(村)委会全部建成综治工作站。以“南模中学搬迁”等3个事项为试点,稳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委托调解和参与调解工作,大调解体系初步形成。创建成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海市平安城区,居民安全感不断提高。实有人口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区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区社区优生优育服务信息系统,促进了人口综合信息和基础数据共享。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推进公共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6条、区级示范街9条。药品监督性抽样合格率达到95.8%。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教育行动,扎实推进建筑工地、危险物品、公众聚集场所、地下空间、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隐患治理,建成关港、梅陇消防站,加强交通管理疏导,区域安全生产和运行秩序总体平稳。
(二)主要经验
回顾“十一五”发展,徐汇区社会管理与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主要有:
1、坚持党委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十一五”期间,徐汇区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力保证了全区社会管理与服务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成效显著。特别在街道(镇)层面,强化社区党工委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社会建设从区属向区域转变,全社会整合调动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初步建立。
2、坚持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十一五”以来,徐汇区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建立了社会建设领域财力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年均增幅达到28.6%。深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内涵,推出社区社会事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把旧区改造、旧住房综合改造等住房保障纳入大社会保障体系,启动改善和保障民生实事项目,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坚持以人为本,把共建共享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立足群众实际需求,体现公平正义和均等化原则,保基本、广覆盖,加大对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众的保障力度,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注重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引导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市民参与社会建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局面逐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