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优化体育场地设施配置
制定新一轮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计划,对黄浦体育馆、卢湾体育馆、黄浦工人体育馆、黄浦学校(原沪南体育中心)进行新建、改建、修建,合理定位,使体育场馆环境、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的需要,不断提高公共体育场馆公益开放和服务市民的能力。新建9条百姓健身步道、5个社区“百姓健身房”、1-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完善“一街一中心”(含健身指导、健身设施、体质测试、团队组织于一体的文体中心)建设,新建社区健身点。加强体绿结合,积极推动在园林绿地和其它自然环境中建设体育设施。优化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服务和管理,采用会员登记制度与智能卡管理相结合,力争具备场地设施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达100%,方便市民就近健身。鼓励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通过市场手段丰富区域内中、高端健身场所,发挥以一兆韦德总部、星之健身总部等为龙头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馆的专业化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
2.进一步健全体育健身组织体系
加强对单项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楼宇体育促进会等体育社会组织的整合、培育、扶持、引导,进一步完善、深化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激励等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自我发展。加强体育团队的管理,支持中小学校、社区(居委)、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成立体育兴趣社团或健身团队,至“十二五”期末,全区各级各类体育健身团队达到500支。加快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国家及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探索体育社工制度。建立体育骨干培养制度,提高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帮助社会体育组织提高自身建设能力。通过政府、社会、企业联合推进,着力营造各界广泛参与、满足各层次体育需求的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3.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动平台
发挥并完善公园绿地、广场、学校、体育场馆、健身苑点、体育会所、社区文化中心等各种资源的体育健身功能,形成多样化体育健身服务基地,就近就地满足市民经常性、日常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鼓励对社会创办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包含公共体育设施、商业体育设施、社会体育设施等多元化的市民休闲体育健身基地,在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节、旅游节等体育文化活动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并定期举办区级综合运动会,满足市民节假日的体育健身需求。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