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残疾人组织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机构更加规范健全,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更加稳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全市165条街(镇)均建立街(镇)残联,配街(镇)专(兼)职理事长、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成立社区残疾人协会1395个,占社区居委会总数的95.6%;成立村残疾人协会747个,占村委会总数的61.2%。
(九)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开发了市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二代残疾人证办理、残疾人优惠乘车证管理、扶残助学、残疾人体育运动、残疾人教育与培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网上年审等10多个业务系统;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建立全市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单位数据库。
“十一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2009年,被确定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先行市”;2010年,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和广州2010年亚残运会,残疾人事业的受关注程度空前提高,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进一步改善;201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国残联授予“爱心城市”称号。
但是,由于物质、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残疾人事业在城乡、地区间的发展仍然不平衡;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健全完善,保障层次还比较低,覆盖范围比较窄;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亟需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有待完善和加强。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也是残疾人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市将坚持以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扶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使广大残疾人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地生活,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向小康、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爱心广州”、建设全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先行市的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进残疾人状况全面改善,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幸福广州做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先行市,构建具有广州特色、在国内具有示范作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
--残疾人生活水平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社会参与和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进一步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建立比较完善的残疾预防体系,系统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家庭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
--加强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及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和维权能力。
--积极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理论研究,为创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要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加大投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