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抓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特种设备电子监管和检验管理两个网络。实施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大型游乐设施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建立重大隐患治理与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落实监察和检验检测责任,探索建立缺陷设备召回和强制报废制度。
冶金机械等行业:实施冶金、机械、轻工、建材、有色、纺织、烟草和商贸等行业事故隐患专项整治,重点对煤气回收使用、交叉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自动报警与安全连锁专项改造,重点在煤气危险区域安装固定探头,实现连续监控监测,提高自动报警能力;容易造成误操作的设备要使用安全连锁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
电力: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电力调度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厂网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已投入运行20年以上的水电站开展隐患排查,加强水电站大坝补强加固和更新改造。
铁路交通:强化高速铁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建立高速铁路防灾监测和紧急逃生系统。完善和落实主要岗位人员作业标准。到2015年,危险性较大的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全部得到改造。开展路外安全宣传教育入户活动,重点提升铁路沿线群众的安全意识。实施更为严格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集中整治铁路行车设备突出隐患,强化现场作业控制,深化铁路货运安全专项整治。
水上交通: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推进现有港口、码头的安全现状评价,强化码头、运输船舶和采砂、桥梁建设等水上作业的安全监管,改造更新渡口设施和老旧渡船,全面开通电子口岸业务,实现电子政务全面覆盖。
民航运输:完善民航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和飞行运行监察、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保安等系统。加强机场安全设施建设。加快空管设施建设,提高航班流量大和边远地区的飞行指挥、监控能力。在航班运行的机场建立保安监控和反应系统。
农业机械:实施拖拉机和农用挂车加装灯光信号装置、粘贴农机安全反光标识,改善提高拖拉机及机组的制动、夜间被动安全防护和灯光照明等性能,继续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安全村工作。
渔业船舶:推进重点水域渔船和渔港监控系统建设,海洋渔船配备安全通信终端。继续强化渔船、渔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对航标、渔港监控设备、消防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实行渔业船舶、船用产品、专用设备报废制度。
(二)改善职业健康作业环境。
加强职业危害监控。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与申报系统,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建立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检测基础数据库。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达到以下目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审核率达到60%以上;竣工验收率达65%以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重点职业病危害行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80%以上;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达标率达9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率达到70%以上;作业场所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健康监护率大型企业达到100%,中小企业达到6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劳动合同或补充合同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到100%;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社会保险参保率大型企业达到100%,中小企业达到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