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节能信息化工程。完善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鼓励钢铁、石化、纺织、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加快实施能耗实时监测,不断完善在线监测系统和数据信息库。实施节能信息化示范工程,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培育1个以上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实现节能管理的信息化、实时化和网络化。
(五)实施节能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工程。加快制订完善重点领域节能关键技术路线图,推广应用成熟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建立节能技术产业化分类遴选、示范和推广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作。每年发布一批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各地政府要把节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分解指标、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二)强化目标责任。市县(市、区)签订“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建立更加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制。继续组织开展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对未完成节能任务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实行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财政支持节能工作的相关政策,各县(市、区)要按要求建立节能专项资金随本级财政收入增加而增长的机制。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统筹用好现有市节能、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等专项资金,对市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项目给予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加大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贸酒店、公共机构等节能技术改造。落实国家、省节能节水专用设备、合同能源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节能积极性。拓展节能服务公司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
(四)完善配套政策。强化价格机制对节能的引导调节作用,严格执行省的有关政策,提高重点耗能行业和淘汰类、限制类行业差别电价标准,加大惩罚性电价政策实施力度。逐步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式电价、水价制度。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机制,促进用电规范有序。健全节能法规规范体系,制订出台节能监察、评估和审查等配套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