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构建扶贫支柱产业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调整种养业结构。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1个具有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好、能够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建议以咸安肉鸡、嘉鱼蔬菜、赤壁旅游、通城油茶、崇阳肉鸭、通山石材为主的优势扶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一个区域以一批特色精品为主导、一个支柱产业以一个企业为龙头、一个系统以一批拳头产品作支撑的产业优势和区域规模优势突出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表四:“十二五”期间扶贫支柱产业体系一览表
县(市、区)
| 产 业 体 系
| 发展目标
|
咸安区
| 肉鸡产业
| 到2015年年出笼肉鸡5000万只
|
嘉鱼县
| 蔬菜产业
| 到2015年种植蔬菜35万亩
|
赤壁市
| 旅游产业
| 到2015年接待游客560万人次
|
通城县
| 油茶产业
| 到2015年油茶面积达40万亩
|
崇阳县
| 肉鸭产业
| 到2015年年出笼肉鸭5000万只
|
通山县
| 石材产业
| 到2015年加工板材成品4000万平方米
|
(六)大规模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教育。按照“培训基地认定制、补贴对象公示制、项目管理合同制、转移就业订单制、补助经费报帐制”的要求,不断激发雨露计划和后扶工程转移培训活力。要加强对培训基地和分校的规范管理,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广泛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坚持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提升培训质量,竭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培训品牌。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定向、订单等多种形式培训,在增强技能和促进就业上下功夫,提高参训人员的职业资格办证率和就业稳定率,向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人才。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培训收费、报帐等操作行为,把雨露计划和后扶工程真正打造成信誉工程,确保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23740人,确保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