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进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
开展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突显特色和优势的核心专业(群)建设。促进高校以各自的重点建设领域为核心,改革、创新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资金、政策、信息、交流、人才需求规格、人才培训标准等方面,建立社会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科学研究等与社会需求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高校的优势和特色,调整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校健全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的机制,包括科学制定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的指导机制、学科专业导向的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等。
3.优化高等学校类型布局
围绕“规模稳定、结构合理、质量卓越、效益显著”的院校设置目标,优化上海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布局,努力使上海高校类型布局与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继续推动中美合作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市与中科院合作的上海科技大学建设;筹建中外合作的国际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上海开放大学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支持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本科学校。
(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用心教书育人,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和重要指标,把教授为本科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基本制度;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坚持把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图书资料、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着力专业综合改革,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支持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专业建设,支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相关专业建设。
着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融入培养方案;支持高校与行业联合开展学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竞赛。
着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推动高校普遍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教学服务等;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完善助教制度,重点支持教学改革课题立项。
着力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开展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全英语示范课程建设,评选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鼓励高校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针对上海高校中重复设置多、影响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本科专业,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并按此标准组织专业教学评估或专业认证。
完善教学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估制度,引导高校公开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