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产业发展优势日益突出。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比较明显。我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保有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居全国前5位的有33种,其中含镁白云石探明储量国内第一、镍储量全国第二、钼储量亚洲第二;此外,我省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储量也很丰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72亿吨,天然气储量825.76亿立方米,煤炭可采储量约21亿吨,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为今后我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撑。二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经济体制将逐渐完善,市场秩序将更加规范,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三是工业发展要素成本优势突出。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土地价格、工资水平将大幅上升,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承载能力较强,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会相对较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同时,工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条件、科研条件和承载条件极大改善。

  2.“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工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煤炭、石油、矿产等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加大,能源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这会对资源依赖较强的我国工业发展形成约束。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在低碳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国工业发展将付出更高的成本。我省工业重化工比重大,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的形势更为严峻,将面临着艰难的调整压力。

  (2)区域和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东北老工业基地快速发展,特别是周边省市的发展,虽然会对我省工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其必将更多惠及本省,对我省在开放水平、招商环境、引资能力等方面与邻省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在资源、资本和政策上形成一定竞争态势。同时,国内大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大集团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分割加剧,我省一些企业如不加快发展壮大或融入大企业集团配套体系,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3)传统比较优势对产业发展的决定作用正在减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推进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传统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不再是强有力的竞争要素。资本市场的开放,人力资本投资的提高,劳动力数量上的先天不足不再是劣势。这些新变化,使传统比较优势对产业快速成长的决定作用正在减弱,而知识和技术越来越成为比较优势的核心。我省资源、人力、土地等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加之区位等方面因素,在争取域外投资、招商引资、甚至国家在生产力布局上都将受到影响。

  二、“十二五”全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总体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实施 “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围绕构建吉林特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努力实现以支柱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特色资源产业得到深度开发,产业间协作配套,集群集聚特征明显的吉林特色工业化。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转变。

  2.坚持投资拉动。加大投资力度,集中要素资源,做大经济总量,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技术改造,推动支柱优势产业跃升,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资源产业,推动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3.坚持融合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产业创新和生产领域各环节的集成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重点产业间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建立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坚持开放带动。以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先导,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开发功能,扩大开放领域。立足区位优势,扩大外引内联,沿边开放与腹地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6.坚持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地区间产业分工,努力构建中心城市带动和区域重点城市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立足产业基础,强化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三)发展目标。

  围绕构建吉林特色产业体系,坚持走吉林特色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全力打造九大千亿级以上工业产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双翻番”。即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工业增加值达到7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

  1.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全省轻重工业比重调整到40∶60;将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新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2.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合理。努力打造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产品和产业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明显加快,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到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户,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0户,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00户。

  3.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到2015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4%,汽车配套率达到50%,轨道客车配套率达到50%,精细化学品率达到40%;主导产品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中国驰名商标60件,省著名商标800件,吉林省名牌350个。

  4.技术结构不断升级。到2015年,重点企业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额比重提高到3%以上,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率达到90%以上;再建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国家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和6个重点工程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加快。全省主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比重达到60%以上,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比重达到30%。

  5.产业集聚特征逐渐突显。集中力量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专用车制造产业、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光电子产业、精品钢产业、碳纤维及新材料产业等十大产业基地。重点培育3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10个超百亿元、100个超十亿元的特色工业园区。

  6.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按国家要求确定。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1.汽车产业。

  “十二五”期间,要抓住国内汽车市场处在普及需求阶段的增长潜力,突出整车产能扩张、自主品牌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一汽的市场份额,把汽车产业建设成为国内整车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力争到2015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整车产值达5400亿元,年均增长16%。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