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前我市发展正处于土地资源最“紧缺”时期。建设用地规模突破了警戒线,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建设用地总规模从1999年的99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160万亩,突破了4:4:2的规划比例(已建设区:禁建设区:可建设区),达到43%,年均新增用地超过5.5万亩。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50%的极限线,未来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只有25万亩,仅够消耗5年。同时,全省用地指标紧张,省下达给我市的年度用地指标相对较少。近几年每年仅有1万亩左右,不能满足GDP增长(近几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需要1500亩新增用地作保障)需求。今年,省下达我市7074亩(不含松山湖专项1000亩),已全部分配到项目并完成报批78.8%。此外,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能会陷入“有用地指标也使用不了”的尴尬境地。按照国家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要“占一补一”的规定,我市本身无法实现占补平衡,耕地的占补平衡只能通过易地开发来实现,没有易地开发,我市就会处于有用地指标也使用不了的尴尬境地。
(三)当前正处于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最“困难”的时期。新《
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征地审批权集中在省以上政府。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严禁强制拆迁。征地必须履行公开告知、补偿到人、村民签名同意等法定程序。征地补偿与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的巨大利益价差,常常引发征地信访;征地拆迁日益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部分重点工程、“三旧”改造等项目因征地拆迁进展缓慢。
四、相关工作建议
(一)完善工作格局。按照中央要求,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一要加强党委领导,把土地管理的领导责任明确给镇街党委主要领导,每年的全市土地管理工作会议开到镇委书记层面。二要加强政府负责,镇街政府负责人要对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亲抓亲管,市对镇街履行属地责任情况实施严格问责。三要加强部门协同,在违法违规用地和违法建筑的查处整治工作中,严格落实部门齐抓共管责任。四要加强普法教育,把依法管地用地作为依法治市和“六五”普法重点,动员全市宣传媒体掀起国土普法高潮,督促全市切实转变发展观、用地观,营造依法、集约的用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