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推进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实施养育、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相配套的综合救助政策。按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亲属抚养、机构养育、家庭寄养、依法收养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孤儿。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提高孤儿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大力实施“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蓝天计划”,加大孤残儿童救助力度;出台《东莞市福利机构成年孤儿安置实施方案》,全面铺开我市成年孤儿安置工作;建立0至14岁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建立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救助慈善基金,与市慈善会形成对接网络,共同开展联合救助活动。

  完善残疾人福利服务政策。发展社会福利企业,完善安置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筹办残疾人福利性事业。

  完善覆盖城乡的慈善服务网络。探索建立慈善组织行业自律机制和社会评估机制,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通过举办“东莞慈善日”活动,拓宽募集慈善资金渠道。开展经常性慈善项目,总结推广助医、助残、助学、慈善超市的经验和运行模式,开发、打造一批慈善救助项目和品牌。加强慈善队伍建设,各镇街慈善分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至少一支慈善志愿者队伍。

  加大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力度。大力抓好站点形象建设工作,采取适当的补助措施,对全市福彩投注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改造,进一步提升站点形象档次;研发设计具有本地特色、适应本地市场的“刮刮乐”即开票新票种,挖掘潜力,拓展销售市场;实施与彩票销量挂钩的绩效分配改革,不断扩大福利彩票发行规模,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福利彩票年销量每年递增1亿元,到2015年,福彩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六、创新构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

  到2015年,全面完成村级体制改革,基本建立“两级统筹发展、三级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城市管理服务体制,全市20%的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100%的城市社区、60%的农村社区达到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标准。

  推进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深化村级体制改革。以黄江、厚街两镇为试点,从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统筹村(居)民小组经济、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统筹村(社区)治安和环卫治理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村级体制改革。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黄江、厚街两镇综合试点和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小组经济、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统筹村(社区)治安、统筹村(社区)环卫等专项试点工作。制定完善村级体制改革各项实施细则,清理政府部门下沉社区的工作,建立政务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2012年,在全市铺开村级体制改革,到2013年底,全市基本完成改制任务。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缩小城乡社区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2011年底前,在全市建立20个市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2— 2015年,每年再选取20个社区(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各镇街每年组织不少于总量15%的社区(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到2015年,全市50%以上的社区(村)建成综合服务中心,努力构建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驱动、以社会工作为手段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幸福家园”社区服务体系。加强村(居)委会建设。完善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制度,逐步提高村(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开展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东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加强对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指导,完善并落实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居)委会管理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市村(居)委会建设达到事务管理规范、规章制度规范、阵地建设规范、队伍建设规范的目标,以村(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居)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万名社会建设人才培训计划”,培训不少于一万名社会建设骨干人才,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城乡社区工作人才队伍。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