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客运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公路客运场站建设,“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公路客运场站72座,其中一级站4座,二级站8座,三级站15座,四级站及以下(含简易站及配客点)44座,城市候机楼6座,较“十五”末增加28座客运站,其中增加一级站2座,二级站2座,三级站10座,四级站及以下13座,城市候机楼1座。
“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力度。目前,虎门火车站和东莞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
4.货运及物流系统建设逐渐起步。“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建常平物流中心和长安2座货运站,改建塘厦利蚌货运中心货运站1座。“十一五”末,全市建成公路货运场站10座。此外,还自发形成了30多个货运服务集散地或待货停车场地等,规划占地30-100亩不等。
“十一五”期间,我市物流业发展逐渐起步,企业运营收入维持增长,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物流专业化程度得到加强。虎门港物流基地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启动物流银行、保税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电子口岸监管等工程,获得“中国物流试验基地”和“国家港口物流业标准化试点”两项荣誉称号,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东莞保税物流中心。
5.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我市现有广深铁路、广梅汕铁路两条铁路,总里程79公里,共设有13个客、货运输站点。“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广深铁路4线改造,并启动了东莞站改造项目。
2005年底开工建设的广深港客运专线东莞段以及虎门火车站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修订)》和《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莞惠城际轨道线、穗莞深城际轨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试验段相继开工建设。
6.城市公交系统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科学规划、规范经营,完善配套、提高档次”为重点,相继出台一系列的公交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十一五”末,我市共有公交车辆5646辆(其中150辆小巴为CNG新能源车),比“十五”末增加2021辆,增加了56%,公交线路553条,2010年客运总量达到4.84亿人次,居民公交出行全方式比例达到15%左右,比“十五”末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公交枢纽和场站建设,城区已建成7座公交枢纽站,72座公交首末站,其中建有停车场的首末站12个,同时加大公交站点和站亭建设,公交站点基本覆盖环城路内的全部区域。28个镇街已建成公交候车亭(牌)3334个。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在客流较大的3条道路上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总长约15.5公里。
“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增出租车企业33家,增加出租车3260辆,“十一五”末,出租车企业达到58家,出租车7671辆,年客运量约2.4亿人次。
7.绿道和自行车专用车道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工作,有力推进了区域绿道的规划建设工作。“十一五”末,已基本建成225公里的区域绿道,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基本建成”的绿道网建设阶段性目标。其中,绿道主线196公里,支线29公里,绿化面积3.8平方公里,经过20个镇街,项目总投资达5.5亿元。
2007年,我市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3条自行车专用车道试验段,总长15.5公里。2010年投资2039万元,基本建成了运河东路和运河西路自行车专用车道,总长8.78公里。
8.区域交通一体化顺利推进。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以来,我市与深圳、惠州共召开了四次一体化联席会议,其中第二、三、四次会议均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作为重要议程研究,并签署了4份协议,明确了边界道路建设及连接计划、跨界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合作有关事项,区域综合交通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强与广州、深圳、惠州道路网衔接建设,先后完成了龙大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等珠三角区域高速公路建设以及部分市级联网路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设立多个民航代办处和40多个业务点,在万江区华南MALL、大朗镇、虎门镇、塘厦镇、东莞市汽车客运东站、东莞市石龙汽车客运站建设了6座城市候机楼,开行了东莞至广州、深圳及香港机场的客运线路,加强了与周边机场的客运交通联系。
9.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综合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加速,尤其是快件货运得到快速发展,客运方面班线、旅游、出租车三大业务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日趋明显,运输车辆向高级化、重型化、特种专用化、普通厢式化趋势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27.9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20.16亿人公里,货运量3.52亿吨,货物周转量317.47亿吨公里,与“十五”对比分别增长71.57%、10.67%、51.63%、96.27%。
10.交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强交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完善了交通运输行业GPS监控平台,监控各类营运车辆20335辆;积极推广智能乘车收费系统,在2032辆公交车上安装了IC卡智能乘车系统,累计发放公交IC卡65万张;配合市公安部门建设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在2300多台公交车辆上安装了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十一五”期间,我市陆续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和路段设置了交通监控摄像设备,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较大程度地遏制了车辆违章行为,对交通安全改善和交通拥堵缓解起到了较大作用。
(二)存在问题
1.交通供需矛盾亟需缓解。随着机动化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凸显。穿越我市的国道和省道饱和度都在0.8 以上,接近拥挤状态,其中国道G107的平均饱和度都大于1.0,处于拥堵状态。中心城区50%的交叉口的流量超过4000辆/h,1/3 的交叉口处于拥挤或严重拥挤状态。
2.道路网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了高快速路网建设,“一环六纵六横三连”的高快速路网还未形成。我市中西部南北向的通道较多,但交通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广深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G107等主要快速通道交通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东部缺乏南北向高快速通道,制约了东部地区各组团内以及与深圳、惠州的快速联系;北部东西向快速通道缺乏,难以满足东西向的快速交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