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5.区域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协调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契机,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规划为引领,以深莞惠一体化为突破口,不断落实合作协议和项目,逐步建立了有效运作的多层次合作机制。2009年12月9日,深莞惠三市召开规划部门第一次联席会议,签署了《深莞惠三市城市(乡)规划紧密合作框架协议》,通报交流了三市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情况及当前重点建设地区和重点项目规划情况,讨论了《深莞惠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深莞惠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深莞惠边界地区规划协调试点研究》、《深莞惠城市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4个重点事项。

  6.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宜居城乡创建成效初显

  我市开展整治生态环境工程,各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全市各镇街共启动1249项生态工程,累计增加绿地面积约4975.12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约932.34万株,清污、清淤约656.74万立方米;完成投资344512.23万元。在实施的工程中,在建或已完工的镇、村级公园有221个,增加绿化面积691.97万平方米;广场65个,增加绿化面积106.84万平方米;道路增加绿化面积705.65万平方米,闲置地、荒地复绿390.24万平方米,山林、林场复绿2016.32万平方米,采石场复绿195.6万平方米,拆迁区域复绿54.91万平方米,其它绿地266.09万平方米。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典范品牌城市、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城乡建设模式相对粗放还未得到改变,不利于城镇空间品质提升。工业化是我市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导致我市工业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过高,个别城镇甚至高达40%以上,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却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空间品质的提升。

  2.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失衡,不利于城镇综合承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由于主导政策向推动工业发展倾斜,相对忽视了服务业的发展,大部分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公共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不利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由于建设用地迅速扩张,生态景观受到较大改变,环境保护压力巨大,生态安全格局面临严峻挑战。

  4.新莞人市民化进程缓慢,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机制等改革进程缓慢,数量巨大的新莞人未能随着城市化进程融入本地,使得城市化率及城镇人口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为战略目标,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为重点,坚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着力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加快城乡风貌打造,推动城乡功能、环境、形象、品位迈上新台阶,不断建立起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城乡新格局,实现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促进全市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