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贯彻落实《东莞市促进LED产业发展及应用示范的若干规定》,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安排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LED产业发展及应用示范。鼓励企业在LED衬底材料、芯片制备、封装模块、应用与系统、重大装备以及配套产业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扶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研制、LED大功率驱动芯片制备、激光剥离设备等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抢占LED产业应用创新制高点。扶持建立综合性检测平台、设计平台和营销平台等公共技术性服务平台,推动我市LED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大力实施LED应用示范工程,引入LED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模式,加快LED应用示范。鼓励采购和引进高端LED生产线和重大装备,对生产高端产品的高端MOCVD设备进行补贴。培育扶持一批LED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快速壮大和做强我市LED产业集群。
5、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创建国家和广东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针对东莞市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及设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家具制造、包装印刷、模具制造等特色产业和高端电子信息产业、LED、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以数控技术提升机械制造装备性能。研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控机电产品,建设一批代表性示范工程,组建研发、设计、检测等一系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东莞制造业基础装备的升级换代。
6、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加强创新药物研发,争取在基因工程抗体、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药物,心脑血管等多发性重大治病防治药物,以及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继续加强地道种药材种植、加工标准化,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中药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化、中药先进制剂技术等的研发,着力开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技术含量高的中药新药。大力开展各类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强化海洋生物技术以及新型海洋生物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引进全球知名制药企业以及高端生物技术人才团队,全面提升我市生物产业的竞争力。
7、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围绕东莞产业发展需求,优先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多晶硅、单晶硅、硅及锗硅的外延材料封装材料,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镁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关键结构和功能材料,以及LED产业发展所需的衬底、外延、封装材料,使东莞成为广东电子基材研究生产基地。培育发展太阳能电池用配套材料、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以及分布式发电储能电池所需的储能材料。鼓励发展新兴节能环保材料和建筑材料,包括优质节能复合门窗、绝热隔音材料以及家具、制鞋等传统产业的绿色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引进发展超材料产业。
8、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鼓励企业研发能效更好的新一代节能机电产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控制保护及接入设备等产品,以及新一代室内室外节能照明产业和系统。强化各类应用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培育建设一批节能专业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推进东莞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七)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改造计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三化”建设、工业设计、科技交流合作、品牌提升等措施,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做精做专,推动东莞制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和市外经贸局共同负责,各镇街配合)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实施换芯换线工程,实施工业生产数字化和自动化,优化企业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技术改造和产业集群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改技创,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关键技术。鼓励应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增强传统产品功能和质量。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对节能技改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约资源、增进效益、增强竞争力。
2、积极推进制造业“三化”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行业管理软件,促进企业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及决策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资源消耗和空间占用。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园区和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生产制造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推动嵌入式软件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发展数控机床、自控设备、纺织机械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广“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创建标准化示范镇,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消灭无标生产。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进程,坚持以清洁生产为原则,注重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
3、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依托工业设计提升传统产业终端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营销、技术、设计、时尚”功能转型。加大投入建设广东华南设计创新园等公共创新平台,为传统优势产业提供一流的工业设计服务。鼓励企业组建工业设计机构和开展工业设计创新活动,大力引入优秀工业设计机构和人才团队。做大做强东莞工业设计大赛,使之成为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比赛。注重突出产业特色,鼓励纺织服装、家具行业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引领时代潮流的高档产品,鼓励食品饮料、金属制品行业在外观、选材、功能等方面融入工业设计理念。
4、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企业赴国内外科技资源集聚地区进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发展专题调研,主动“走出去”进行项目对接。加强企业与国内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院所将成熟的科研项目转到东莞实现产业化,鼓励校企联合共建传统产业的专业镇创新平台、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密切与海外科技机构、科技中介和行业协会的联系,积极引进产业链两端和重要缺失环节的高端科技项目。继续举办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及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大型科技合作活动,搭建产业发展所需的项目人才交流平台。
5、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建设,提高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创建名牌名标。鼓励企业以质量为基础树立品牌;以创新为手段营销品牌,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和档次;大力支持名牌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以自主品牌出口。鼓励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鞋业、厚街家具创意、中堂纸品、茶山食品、道滘食品等优势传统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为集群内企业打造发展平台,增强产业的凝聚力、辐射力,将特色转化为竞争优势。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