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阳西县城要继续加快建设力度,按照生活垃圾无害化设计标准的有关要求,抓紧完善工程扫尾工作;阳春市区、阳东县城要积极加快垃圾综合处理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尽快协调解决好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力争今年内动工建设,2013年底前要建成投入使用。按照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中心镇与相邻的镇共同规划建设垃圾处理设施,节省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二)积极做好生活垃圾配套收运系统的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快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和村庄垃圾收集点建设步伐,到2012年底,全市39个镇级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力争完成全市所有村庄至少建成一个以上垃圾收集点建设工作(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建设一个以上的垃圾收集屋),逐步建立“全面覆盖、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保障有力”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体系。
三、工作任务
(一)各县(市、区)、镇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在城市、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2012年底前,要编制“十二五”或中、长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通过编制规划,谋划当地生活垃圾项目的选址、征地、处理方式等措施,做好对周边地段的其他建设项目控制,保证项目建设正常动工。
(二)以县(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为中心,运输距离在30公里以内的,统一运到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超出范围或运输难度较大的,按照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垃圾运到处理场进行处理,也鼓励有条件的中心镇与相邻的镇共同规划建设垃圾处理设施,节省资源,做到连片治理,区域共享,实现规模效益。
(三)按照区域统筹、科学设计、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共享的要求,2012年底前,全市各镇要建设一个生活垃圾运输中转站、生活垃圾收集点,各村庄建设一个以上的标准生活垃圾收集池或收集点,建设起适应今后发展要求的清运系统。
(四)依据城乡规划,以县和镇为单位,按照县、镇、行政村、自然村、农户五级联动,以垃圾处理场所为核心,以垃圾中转站最佳运距为服务半径,以垃圾收集点为基础单元,统筹安排城乡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农户归集、自然村建池、行政村清运、镇或县(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