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一规划。通过编制以行政村为主统筹周边相连自然村的村庄总体规划、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建设的合法性。继续免费向农民提供安全舒适、功能合理、经济实用的具备有地方特色的住宅设计图集,指导村民建房规范化,进一步改变“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
--有管理制度。要转变“重建轻管”的思想,引导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法,及时协助村庄制定设施维护、卫生保洁、深化养护等管理制度,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
--有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整治在于日常的维护及管理,各村庄应成立保洁队伍,并结合村集体的经济状况以及村场的大小,落实专职或兼职保洁人员,负责村场清洁卫生及垃圾收集管理工作。
--有清洁设施。各村庄须按要求建一个以上的垃圾收集池,配备相应的清扫工具,在村委会、学校、小卖部、市场等公共场所配备果皮箱或敞开式垃圾桶,做到定点收集。
--有经费保障。村容村貌的整治及设施建设的维护和管理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各地应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村庄环境整治投入的同时,积极多方面筹措资金,支持村庄环境整治。
在上述“三无五有”的基础上,各地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五提升”或完成当地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
--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对设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结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梳理、分析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和产业优势特征,从中挖掘、提炼村庄的空间景观要素和总体特色,围绕主要节点和重要地段、滨水空间、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精心设计,建设一处绿色景观点,栽种一条绿化带,营造一片风景林(景林或竹林等),强化村庄的可识别性和独有性,避免“千村一面”。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到2015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