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建立江苏省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江苏银监局、江苏证监局、江苏保监局、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安全厅、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和江苏电监办9部门共同参与的江苏省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及时预警和快速处置江苏省金融信息安全事件,协同防范金融信息安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重要时期金融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十四)工商行政信息化
一是科学统筹,深入调研,认真研编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关要求,立足当前我省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和特点,认真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二是强化标准,狠抓质量,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按照总局要求,组织相关业务处室开展了业务信息系统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梳理与自查,包括业务数据标准的梳理、与国家局标准的差异核对及列举问题数据清单等相关工作。认真分析、逐项排查,及时全面的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了我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是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水平着力增强。制发了《江苏省工商系统信息化软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进一步明确了软件项目在立项、研发、应用、维护等环节中各部门的职责,规范了项目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了软件项目管理机制,确保了项目的前瞻性、计划性和系统性。2011年计划实施项目35个,截止到2011年11月底,已完成的项目共8个(占总数的22.9%),已启动未完成的项目共20个(占总数的57.1%),未启动的项目共5个(占总数的14.3%),已取消的项目2个(占总数的5.7%)。已完成和已启动的项目共占总数的80%,比2010年提高了11.6%。
四是合理配置,科学建设,信息化效能整体提升。在现有市场主体为核心归集整合各类监管服务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整体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利用总局共享平台,实现企业法人黑名单和一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锁定;利用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利用总局商标局商标库与我省经济户口互联,使商标的监管服务纳入我省监管服务平台。
五是遵循“准确、及时、完整”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
统计法》和国家工商总局、省局的要求,通过规范统计方法,完善统计软件,优化统计分析能力以及加强培训力度,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等措施努力提升统计数据利用率。
(十五)质监信息化
一是加强信息化地方标准建设。全年制定并实施了《政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基本要求》 (DB32/T 1927-2011)、《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共性技术规范》 (DB32/T 1928-2011)两项省级信息化地方标准。二是深化业务系统应用。新建了内网门户网站,对外网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工作,实现了内外网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完成了质监系统目标管理系统改版,增强了功能,方便了省、市、县三级人员的数据上载、查询和统计。以深化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为契机,以认证和质量条线为试点,逐步探索业务系统和审批系统深度融合模式,以审批系统为基础,业务应用为导向,初步实现审批数据实时入库,证后监管自动化、动态化,实现企业办证信息动态查询。
六、文化信息化成效显著
(一)网络文化管理
一是努力把握舆论导向。加强热点问题相关信息的分析研判,拦截反动、淫秽信息,屏蔽非法网站,处置违规信息,全年清理有害信息90多万条,基本保证在15分钟内发现并处置有害信息。
二是加强网站实名制和网吧管理。开展了互联网实名制审核,2011年备案网站总数35.06万,接入活跃网站数24.57万,接入全量域名数380.26万。推进网吧连锁整合,全省12家大型网吧连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90%;落实网吧等单位法人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开展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
三是大力整治网络环境。开展了全省打击网络诈骗、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专项行动,分别破获犯罪案件82起、212起;加大对违法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全省侦破网络违法犯罪案件5700多起。完成了江苏外宣网一期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