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县教育工作将围绕“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塑造学校特色内涵、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好五大任务。
(一)全面实施中小学布局结构优化
适应全县中心城区构建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人口年龄结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科学分析预测生源增减状况,科学规划办学规模与教育布局,制定城镇建设配套教育公共设施的实施办法,按照“统筹发展,适度聚集,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撤销、合并、新建、改建”等形式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促使优质资源不断再生和扩张,逐步形成“高中阶段学校及高职学校向中心城区和龙潭镇等部分镇集中,初中学校尽可能向建制镇和中心城区及特殊区位乡集中,小学尽可能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城区及公路沿线中心村集中,幼儿园向中心城区、乡镇、中心村和较大自然村落及公路沿线集中”的学校分布格局。切实化解中心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容量不足所造成的“大班额”和农村生源下降的问题。
(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统揽,统筹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寄宿制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教育项目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入,统一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151所,总投资18亿元。争取投入资金2亿元,大力实施中小学设施设备和校园校舍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四化”目标:
——校舍建设规范化。规范化建设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图书馆(室)和实验室及校舍安全工程,到2012年,在151所项目学校中,率先建成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塑胶运动场、图书馆(室)和实验室及农村寄宿制项目,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全面步入规划化、法制化、科学化、阳光化轨道;到2015年,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其余项目学校的运动场塑胶化项目和教辅用房及寄宿制用房等基本建设项目,促进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70%。
——教育装备现代化。建立教育技术装备定期补充和经费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在落实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基础上,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中统筹15%作为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实行全县统一均衡配置和统一政府采购。到2012年,实现76所中小学项目学校的教育装备现代化目标,同步实现中小学生均图书配备、实验仪器设备配备基本达到“07标准”和音体美卫器材配置基本达标目标。到2015年,实现151所中小学项目学校的教育装备现代化目标。
——教学手段信息化。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城域网,到2012年,实现中心城区和乡镇中心小学及27所单设初中学校“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到2015年,全面实现151所中小学项目学校“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同步构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远程教育网,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
——资源信息共享化。整合、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建立地方教育资源库,构建全县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各个学校与全县资源中心的双向沟通和资源共享。
(三)全面实施“三支队伍”建设
树立和落实“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队伍、中小学校长队伍、中小学教师队伍“三支队伍”建设。
——优化教育行政管理队伍。以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和制度两个建设为基础,改进作风为主线,创新机制为动力,提升教育行政效能为目的,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学校,全面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廉洁型机关、节约型机关、和谐型机关;改革教育行政机关人事选配体制,优化教育行政管理队伍人员的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结构,改善教育行政环境、服务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优化校长队伍。建立符合学校教育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积极改革完善和全面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校长选配办法,进一步落实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年度考核制,实现校长责、权、利有机统一。加强校长履职和任期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续聘或解聘校长的重要依据,改革现行考核内容和办法。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改进中小学校长培训机制,构建校长“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委托培训、远程培训、挂职锻炼、校长论坛”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