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源导流,努力促进师资队伍均衡配置。建立教师招聘补员机制,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每年及时为中小学补充教师,按编制配齐、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逐步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安保、医务、卫生及生活管理、心理辅导人员。建立教师严格准入机制,由教育、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教师准入标准,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教师动态流动机制,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需求,并通过政策引导、待遇倾斜、评先选优、评职晋级等配套措施,促进县内教师交流、城镇教师支教、骨干教师巡教的常态化,县域内城乡学校干部教师轮岗和交流面每年不得少于3%。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完善农村教师津补贴标准,继续落实职务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向农村教师倾斜、向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倾斜等政策。统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务序列,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各中小学在财政安排的年度公用经费中单列5%专项用于教师培训。到2015年,全县实配教职工总数(包括教职工附加编制)达编制规定总数,各学科专任教师数量达到应配数量的90%以上,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小学达80%、初中达70%;按教职工工资的2%全额拨付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教师参训率达100%,农村骨干教师比例提高10%以上。
(四)规范办学,努力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注重内涵发展为重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化课程改革,落实课程计划,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行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深入实施“2+2”素质教育计划,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科普教育活动。中小学每天下午课后安排1节课程辅助活动课,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及实践活动,努力办好一批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技能。建好“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库”,免费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开放。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文化建设和常规管理,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质量监测。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到2015年,95%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创建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学校60— 70所。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