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技术研发应用水平,积极建设“智慧物流”城市
加强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不断提高本市物流先进技术、设备的研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本市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本市物流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运行。一是大力推进集装箱电子标签、托盘和货架电子标签、手持和车载阅读器的研发推广,促进本市航运、贸易物流运行效率提高,加快推进口岸综合信息平台、电子舱单管理平台、船舶自动识别平台、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的应用建设,支持本市航运、贸易监管方式不断创新。二是支持本市电子商务快递企业积极运用二维码、现代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等技术设施,提高快速响应网络购物的配送能力,支持本市电子商务网站、快递企业与社区物业、便利店合作,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系统配送网络,提高电子商务配送的满意度。三是积极推进大宗商品物流运行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鼓励本市互联网信息资讯企业整合各地区大宗商品物流资源,促进大宗商品物流有序流动,支持本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相关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加快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快本市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向全国拓展业务,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供需的有效对接,进一步鼓励面向小微物流企业的集成化服务平台加快发展,促进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级的提升。
(五)更加注重物流安全,推进“绿色物流”体系建设
注重城市物流运行安全,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建设,促进物流资源充分利用,打造本市“绿色物流”体系。一是加快本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布局调整,加强对本市危化品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跟踪,建立健全零星危险化学品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对危化品物流储存和配送的全流程实时安全监控。二是加快建立本市运输等行业能源消耗和排放统计及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建立《道路运输证》配发与车辆燃油消耗量监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城市运输企业使用节能环保车辆。三是深入推进本市甩挂运输试点,选择管理规范、有稳定业务需求的企业开展试点,探索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发挥示范效应。四是进一步加强涉及城市废旧资源回收、加工、交易、连锁的逆向物流体系打造,积极鼓励“在线收废”等回收物流模式创新,促进城市资源的再生利用。
(六)发挥大市场、大流通作用,推动农产品物流加快发展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努力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进一步加强粮油、蔬菜、冷鲜肉等流通设施建设,推进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江桥、江杨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全力以赴建好外高桥现代化粮食物流中心,提高其港口、铁路、内河散粮联运接卸能力。二是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大型鲜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产销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本市粮油、猪肉等主副食品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三是大力推动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逐步推进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发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四是积极运用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建立完善本市覆盖面更广的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形成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的农产品物流安全监管网络。
(七)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加快形成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充分发挥本市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货物集疏运体系,大力推动海运、内河、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江海直达船型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加快外高桥、洋山集装箱港区集装箱内支线泊位建设,实施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及后续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黄浦江上游、杭申线、大芦线二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工程,培育内河航运市场,不断提高江海直达运输比例和水水中转效率。二是合理规划布局本市公路综合货运枢纽,完善货运通道网络,优化和规范外高桥港区对外货运通道和场站布局,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货运通道对接,提高陆路集疏运效率。三是结合沪通铁路建设,启动外高桥集装箱货运场站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上海铁路货运服务体系布局,进一步发挥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加强与公路、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设施的衔接,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模式。四是加快建设和完善浦东机场西货运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整体封关设施,支持基地航空公司货站设施及西货运区DHL货运枢纽等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上海空港货物信息系统,打造优质高效的货运枢纽运行平台。
|